斗罗大陆网

第184章 修路欣欣向荣

上一章:第183章 赵泸招工 下一章:第185章 太子非你所出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赵泸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二天他立即加大碗米的次数,继续吸引百姓加入修路这个大工程为大工程出力。

因为他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否则后面这个重镇能不能打造都成问题。

起码现在得赶工,能赶多少里路就赶,起码修好了一条路,能增加重镇打造的筹码率,或许陛下看在农贸能破二十年来西北叛军频起的困局。

赵泸也清楚陛下对太子的态度,他也许不怎么友善,但也不会客气到哪里去。

他不明白陛下为何如此区别对待太子?现在他只想做好这已经筹了半个月的计划,这是朝廷上下一致努力的重镇,他身为前线第一人绝不能辜负大家的心血。

赵泸的态度非常积极,他也大概影响了当地的居民。再加上赵泸加大了粮食的投入,当地的修路工也越来越多了,修路工堆积的衣服也越来越多,于是有女商人在这里开了洗衣店专门请住家妇女帮修路工洗衣服。

这家洗衣店一开瞬间就包揽了五百人的衣服,随后也许是经过那么多天的宣传,尤其是在每晚,桃花县的修路工都会将太子的小故事说给大家听,他们说完故事就编几个,等不行了,换另一个人编。

就这样编多了,故事是否真假,都起到了一个积极影响的作用。

太子筝的名号便彻底响彻了整个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的青壮年听说太子殿下重新监国,她不仅注意到了西北地区的民间疾苦,还搬出二十年迁移人口大计划,联合大臣们一起打造这个农贸重镇,而首先的任务便是修路。

青壮年们多数都参加过叛军,他们原本就在下雨后,害怕官府出尔反尔抓他们就躲了起来。毕竟他们可是犯得造反的罪。

可他们活不下去了,怎么可能不会造反?

后来赵侯爷的军队来了,赵侯爷对着他们围而不打,一方面太子和穆王一起进行手足祈雨,祈雨成功后,才让叛军愿意散去。

而现在听说赵侯爷突然接到朝廷的命令,说要招修路工,开始这些青壮年以为是官府编个借口让他们自投罗网。

于是,他们集体商量好了,怎么都不能下山,不能去镇口城被官府的人抓到。

结果过了好几天,他们又听到了不一样的风声,听说赵侯爷请求太子给修路工发猪肉吃,太子殿下出手就是一百头猪赶到镇口城,让第一批修路工有了口福。

这个招募瞬间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接着他们又收到招工五百人,而且赵侯爷还继续加大粮米的发放。

随着这几天的观望下来,让不少的青壮年开始动心了。但大家还是比较克制的,直到一个快饿得受不了的老头下了山,去应工。

赵泸来者不拒,然后那老头当天吃了顿饱饭,还是有一半白米加粗粮的饭,上面还有一层炸的油香的肥肉。

那老头吃完后,当场热泪盈眶生怕是在做梦。

后来,老头在晚上睡觉经常听见桃花县的修路工在讲太子殿下的故事,讲的那是一个爱民如子,什么真龙下凡,明贤太子,个个都是个人才,信手拈来。

老头开始还不信,直到每晚都听太子的故事,他自己又每天吃着那么好的饭菜,吃饱感觉自己力气恢复到年轻的时候,吃饱了,他就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

于是,老头加入了听故事的队伍。

几天下来,老头彻底变成太子故事忠实的读者,他隐隐开始盼望太子殿下能够带他们有饭吃,只要温饱就可以了,他们要的不多。

仅仅是一家人吃饱不会饿,再也不会因为干旱而担惊受怕了。

抱着这么美好的愿望,老头将动力转向了修路,他觉得修路的人不够,又看出赵侯爷似乎很着急赶工,他甚至亲自在现场指挥,偶尔也帮忙搬石头。侯爷亲自下场搬石头真是震惊了不少人。

老头看在眼里,热在心里,他想这一次的官府,尤其是太子殿下带头的官府他们是真真正正为国为民的好人。

于是老头在晚上偷偷溜回山区,将自己在工地的一切告诉了村里的青壮年们。

青壮年们本来就一直观望山下的情况,现在自己邻居好吃好喝几天回来,脸色都不一样了,他们纷纷都动心了。

当然还是有些顽固的人不愿意相信,只愿意相信是阴谋。大家嘴里说不信,其实等鸡打鸣,天稍微亮一点,起码有一半人背着包裹下了山。

然后就在陛下醒来的第二天,赵泸接受了五千人的应征。

而河间府的粮米一天比一天运的多,每次都会押一波在桃花县,桃花县令胆子小不敢私吞,他也抬高了眼界觉得自己守在这里,让家里人去南镜飞黄腾达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还听说在南镜那边有个商会,那商会会长连那边的公衙大人都要给几分面子。

桃花县令本来就是商贾出身的,自然知道官商的重要性,那可是史无前例受到官家保护的合法地位。

于是,桃花县从来没有像这几个月那么清廉,以桃花县令带头差点连裤衩子都捐进了西北的支援物资去了。

而其他县令见桃花县令那么下血本,他们也想蹭光,但是他们没有多少钱也不肯出,就集体招工,为西北输送大量的青壮年。

陛下醒来的第三天,六千人加入了修路。

大燕在乡下或者不是什么重要地区都是用的石子铺路,再加上西北常年干旱,所以石子铺路暂时可行,只是下雨可能石子路就不太行了。

但没办法现在只能将就着用,等有钱的时候学桃花县令将桃花县大街的路都翻修成石板路。

陛下醒来的第四天,传来了一个消息。陛下忽然召大臣在寝殿觐见谈起政事。

第四天,农贸重镇的旧路已经翻新完毕,直接通往了桃花县,这一条由赵泸驾着马车第一个行驶,并且还带着一个香炉上面插着香计算时间。

一趟下来,虽然有些陡坡,但大底是非常满意的。再一个来回,赵泸当场宣布五里地马车,半个时辰就到桃花县。

而其他人则是用牛车,驴车,也一起试验了,分别比马车慢点,但也差不多是半个时辰多的时间。

赵泸就当场宣布今天开路,他要亲自送第一批货出去作为他监督以来的纪念,而西北第一批货送的是一位做甘蔗糖的商人,他受宠若惊地看着侯爷押送他的货物,一路上他是胆战心惊的,等押送到桃花县,这批货物马上就被当地的商铺抢手一光,然后当地商铺转手就卖给其他县了。

还没一刻钟,就有十几个小贩来问甘蔗糖商人有没有货了?怎么不拿多点?

这商人已经傻眼了。他在西北那带怎么都卖不出去,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到了这里反而成为稀罕物品。

商人立马说自己还有存货,不过他要写单子才能送货。小贩们和其他当地商铺就跟他订做了几批蔗糖。

而商人自己收了钱,他在桃花县买了半头猪返还镇口城,还是由赵泸带路。

一趟下来,商人恭恭敬敬给赵泸计算自己的利润,路费,因为节省时间成本,人工成本,让他多赚了五倍的钱。

赵泸听罢,他眼睛一亮,万万没想到交通好了能带来那么多的好处。

要不是他亲眼看见商人运货去桃花县,他还不信这么便宜的蔗糖运到别的地方都卖的那么好。

接着,赵泸要再度试验,他让西北的商家们赶紧通过这条路出去试试,闯天下,商人们自然是利往利来,不用强调,他们自己都知道怎么做到最大利益化。

于是,西北的高糖特产,一些旱地野果,还有山珍,尤其是一些蘑菇菌类,这都多亏半个月下的雨,所以山里才长了这么些菌类。

商人们忙的昏天暗地的。

一天下来,整条路都被走的石子飞溅,压路也压的快,不过有修路工专门维护,所以暂时不用担心。

然后赵泸回了军营,他就收到幕僚对这一天生意的统计。

幕僚道:“侯爷,镇口城出入总人次总共一千五百人,小商小贩报上来的收益现银总共有三百两,其他以物换物价格估算,约莫六百两左右。”

说着,幕僚好似怕赵泸不懂,他特地用比较接地气的话道:“一天六百两,一个月就是一千八百两,相当于二个镇口城的人口年税收。”

“因为镇口城才五千多人在居住。”

此话一出。赵泸终于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了。

意味着会让大半个镇口城的百姓多条收入,增加收入来源,而这条路作为模范典型,将会作为接下来打造重镇的基础。

现在只要路可以让百姓受益,很快,其他开路就不用他操心,到时候百姓们自己都会主动加入,重新再多开几条出去外面世界的路。

赵泸没想到太、祖、留下来的旧路,再次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好处。

当然,赵泸没忘记这是太子殿下特地将旧路加上去的,这是她和大臣们之间的默契,同样也是为了预防。是为了让陛下看在太、祖、的面子上,不要撤去这条路。

至于那个预防,赵泸便叹气没有继续提下去了。

而陛下醒来的第五天,京城瞬间传来了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消息。那就是太子被罚跪在寝殿前反思,陛下恼她不敬长辈私自动刑,要教育太子,穆王求情不成反被陛下禁足在王府。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河间府。

太子一旦有点事情,谭西知府这边瞬间压不住河间府那些流言蜚语,还有沈家一些外族的打压,幸而是赵泸特地派了幕僚带了五百人过去帮忙维护河间府兵的治安。这才稍微将那些别有心思的小人给镇压下来。

谭西知府看见幕僚,他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

幕僚见他脸色不好,他便劝道:“如今民心众有所归,五湖四海的人也会关注农贸重镇是否成功,知府大人作为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太子殿下如今不在背后指挥,您更得为了殿下而坚持下去。”

谭西知府叹气道:“沈家外族最近处处对本官打压的紧,若不是黄禹公公送来的尚方宝剑及时,我或许就撑不下去了。”

“尚方宝剑只能镇得住小官小吏,知府大人,眼下您还是继续维持计划的运行,好让侯爷有更充沛的粮草为西北投入建设。”幕僚说着,他俯身就告诉了谭西知府一件事,那就是太子殿下曾经给赵侯爷一封飞信告诉他必须留守在镇口城。

他道:“太子殿下不会放弃农贸重镇,您尽可等待时机莫要泄气,另外,舆国潜入一批外敌,我们只抓到了几十人,保不准还有其他舆国人潜伏在燕地。”

“所以侯爷必须留在镇口城,震慑住那些隐藏的隐患。”

谭西知府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而且这还是军中机密,现在被他知道,他很清楚这是赵侯爷故意通过幕僚的口提醒他,朝廷发生什么事暂时别管,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谭西知府当下便感激幕僚的提点,随即他又给幕僚备了份大礼。

幕僚收礼时,笑的嘴都合不拢了,果然这河间府就是有钱。太子殿下的人就是有钱,出手真大方,他不想替知府办事都难了。

如今的京城因为陛下的醒来,太子的农贸重镇直接被人给停止了,现在京城的大人们见风使舵,纷纷远离这个计划。

大家从十几天前讨论的如茶如火,到现在提起这个计划就使劲的抹黑。

抹黑太子的天真,说什么农贸重镇打造不易,太子纸上谈兵费力费财,不仅没有打造成重镇,还被大臣指出了计划上的缺漏。

太子殿下都当场认错说自己确实有些思虑不周,然后再加上景王和皇政院一同将太子殿下不敬长辈的行举给告上了陛下的面前。

陛下当场大怒对长辈出手,是太子不孝为先,如何为长兄长君,甚至还教坏了自己的弟弟。

然后陛下让太子去罚跪。

京城再通过一些有些人的宣传下,传的风生水起,让京城的百姓们因为信息差,而错信了这股主流蜚论。

他们都说太子骗捐,其实没有将那十一万银两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实是被她投进河间府给贪污了。

太子殿下只关心河间府和南镜,至于别的地方别的百姓都只是太子殿下敛财的工具。

这个说法显然能让更多人相信。

于是一瞬间风头转向了太子,百姓们无不对太子指指点点起来,说她拿了自己捐的钱给自己谋利,全然不顾西北百姓死活是个黑心的人。

一时间巡察卫都受到了指指点点。

常子龙则是忍着大家的白眼继续守护十三地的安全,赵思齐也憋着一股气,他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两人都从内心相信太子殿下。而外面的老百姓压根不知道具体情况,就被人带走了舆论,现在反过来指责太子殿下。

这件事最为冲击的人其实还不是老丈人千秋拓,反而是葛秋。

葛秋还在军机阁办公的时候,他就听说太子贪污了十一万两,还是出自自己的下官之口,他当场脸就黑了。

因为那十一万两是经他手转出去的,并且送到了赵泸的手里。

现在大家都传那么多银两被太子贪污了,岂不是在打他葛秋的脸,说他葛秋愚蠢协助贪污吗?!说他眼瞎居然被太子骗了?!

葛秋本身就不想和太子牵扯到关系,而农贸重镇也是他看重的项目之一,可他没想到,太子出事后,有人蓄意将他和太子绑在一块,说他们是一伙的。

这分明是政敌的打压!!!

真是居心妥测。

葛秋当场放下手里的农贸重镇的补充计划,他还颇为可惜地看了图纸好几眼,最后也碍于政治生涯可能会被影响,他便放弃了。

和其他见风使舵的人选择的几乎差不多,在他们看来,主事人一直陛下,还轮不到太子来做主。

哪怕太子献的是良策,她也不能越俎代庖。这是森严的礼法,人人都得遵守。否则人人都像太子那样跳脱框架,还不得让天下乱套了。

只不过,葛秋操办了半个月的计划,他到底是有感情的。

于是,他将计划的图纸携带在身,便进宫去了。

而远在西北地区,还不知道太子被罚跪的消息,农贸重镇搁置的消息。

因为镇口城开始变得人来人往,云集了各地的小贩,变得非常热闹起来。

由于外地人口不断通过那条修好的路赶来镇口城做点小本买卖,要么就是摆摊什么的,要么是运输队缺青壮年护送,招人的招人,摆地摊的赚钱的赚钱。

大家脸上都多了对生活的笑容。

赵泸还是守在镇口城,他暂时没有收到陛下召他回京的命令,不过不用他多说,葛秋和千秋拓两个老友也会为他拖延时间的。所以赵泸心安理得留在了镇口城。

他现在每天的兴趣就是观察路口,路况,还有当地民生因为路有多少变化。

似乎一切都在积极向上发展,并且有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现象。

来来往往的马车,驴车,牛车很多,人多了,路上就很容易多一些粪便,然后就是整个条路就塞了,进的人进不去,出的人出不去。

这可把赵泸急坏了,好好的路可不能让他们给毁了,必须要定个规矩。

于是幕僚动用了脑子,命令谁家畜生拉大便在街上要自己铲起来,否则罚款,不给过路。

幕僚还为赵泸涉及了一个路障,还有临时的厕所,只要人多了需求就多了,附近就有百姓开起了大大小小的凉茶铺,还有早餐晚餐什么,总之都挨在路边。

有了很多小店铺,自然厕所也跟着多了起来。

赵泸命令店铺有责任处理路人的粪便,让他们修土厕,还特别安排了十几个路官,让他们负责疏通马路,要是遇到蛮不讲理的就直接抓到他这里来,让他来教训。

还真别说,十几个路官投下去,马路瞬间又变得畅通了,只是还是人来人往,到了晚上还有人没走进镇口城。

赵泸就不得不让人烧火篝,引路了,可还是造成了路黑不便,人员伤重的情况,就有坏心人开始对人趁黑打劫了。

赵泸就知道人多了事就多,然后他当晚举行了路况宵禁,不许晚上再有人从这路口出去。

哪怕是宵禁,下面的人还是因为几个小钱就放行了,这些的行为特别多。

赵泸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管理有问题,可他不知道怎么改良,于是,他暗地写信向葛秋求助,并且将镇口城的路带来的创收报给了葛秋。

开路才三天,就有了二千多两的数额,而且收取的商税都有八百两,这可是比镇口城每个月交五千人头税还要多。

葛秋也十分纠结,一方面他不能再和太子扯上关系,否则陛下不会放过他。

一方面,因为他是策划重镇计划的主要发起人,怎么都会珍惜自己的心血,于是葛秋决定下不为例,他将如何管理的方式写了下来,便想交给赵泸的人带过去。

可他在交出去之前,又犹豫了。

然后欢公公又传他进宫,葛秋就收起这份信,直接去了陛下的寝殿,寝殿前,他看着跪在地上的那道明黄的身影,巍然不动,她闭目似乎是在反省。

当葛秋路过,太子忽然睁开眼睛。

葛秋也停了下来,他主动将自己的信交给她说:“太子殿下如果有心,可以过目一眼。”

容铮拿过信,她迅速看了一眼,然后发现了上面管理方式的遗漏,她就补充道:“监督只是约束的其中一个作用,主要还是要疏通,不如尚书大人添一条进去。”

“什么?”葛秋疑惑道。

容铮道:“打造官府运输团队运货,大件由官府,小件零散的都让利给百姓。规定单日谁出行,双日谁禁行。”

葛秋闻言,他眼睛猛地一亮,不过他很快就收敛起自己的情绪,朝容铮拱手道:“事到如今,哪怕是我,微臣也不得不打心里佩服您一句。”

“殿下为使十年大计成功,还请您向陛下低头,以退为进,才能继续将农贸重镇打造下去。”

此话一出,容铮未动,甚至未出声,更没有一个妥协的态度。

葛秋静静地等着她回答。

容铮再抬头时,她反问道:“孤,做错过吗?”

“还是孤就不该做利国利民之事?”

这话问的葛秋有些羞愧不已,他的心思仿佛被戳穿一样,他说是让太子低头,其实是让太子背起陛下起的这个无妄之灾,他不希望太子连累大家。他也后悔当初不该答应太子帮忙制定计划,也没想到陛下对太子殿下越来越无情,可眼下再说这些有用吗?

当时太子殿下人心所向,百官对其中的利好也是趋之若鹜,无论何时,农贸重镇这个计划都完美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

而偏偏现在打破这个平衡的是陛下。

假太子替身小说的作者是琉璃仙草,本站提供假太子替身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假太子替身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第183章 赵泸招工 下一章:第185章 太子非你所出
猜你喜欢: 假太监:从咸鱼到天下霸主 我站在桥上看风景 吞噬苍穹 全职高手 镜·前传朱颜/上卷 男妃嫁到 论以貌取人的下场 对你不止是喜欢 女娲石 三国演义 逆天至尊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