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网

第235章 振兴燕国民生【一】

上一章:第234章 御正殿夺宫【终】 下一章:第236章 振兴燕国民生【二】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江王叛乱的后续处理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容铮趁着这次机会收拢江王的势力,同时在文军师的帮助下,她成功拿到了江王的兵符,并且为了稳住芙蕖的安定,为了芙蕖早日有主管辖,她还特地将这块地赐给了穆王。

穆王浑浑噩噩的了几天,虽然还没有走出悲伤,但他也很清楚现在抗下是有压力让他有时间伤心的人是皇...姐。他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纸上谈兵了。

穆王立即就启程去了芙蕖,他连容铮想亲自送他一程的要求都拒绝了。

随后他在文军师赵思年的协助下,前往了芙蕖。很快,容铮的圣旨一下直接封穆王为穆亲王,掌管芙蕖一半兵力,并且欢迎他能随时回京。

至于其他兄弟,包括慕容光,由于他也是被太后随意抛弃的孩子,容铮特地将他交还回他的母妃,还封了个不大不小的闲王给他,広王。

眼下大燕现在处于新旧政权逐渐过替的时段,旧时代随先帝而去,新时代新时代随凰皋新帝而诞生。

容铮向各个藩属国,藩王,广发了诏书。

大燕十八个有实力的附属国,若干小国附属国,内陆有归化族十八个藩王,大多都在自己的领地,除非自己召见他们是不能进京的。

此次容铮允许他们进京行臣服叩拜礼。

然而回信的只有赵庆吴田渠,翰曲周高九个附属国才回了信代表愿意继续承奉大燕为父国。而若干小国早早就发来了效忠信。

哪怕当初江王得势的时候,这些小国也是这么积极效忠的。所以对容铮来说小国的态度取于国力,所以她也给与宽容,不再提及与江王曾经有过交往的人。

但剩下的九国,包括辽国的贺国文书还没到。

早朝时分,容铮听说辽国没有给她发祝贺书信,她没有任何态度,其他官员则是当着容铮的面指责辽国的傲慢。

甚至有官员怕她生气,特地拿来了辽国皇母做出对比,说辽国也是有女王上位的国度,他们岂敢藐视我大燕女帝。

容铮淡淡地笑了笑,没有做声,很快以南镜为首的使者和代表辽国的使者给她的登基送上了大礼。

这一份大礼便是南镜和辽国差不多一年的税收,总共三千五百万银子。

容铮收下了这份大礼,并且赐给了辽国和南镜的使者,宫廷技师,闽家十三师,闽家在燕朝是擅长十八全手工艺的宫匠,正是辽国所缺乏的人才。

辽国使者开开心心地收下了,之后南镜使者又给容铮带来了一封燕来王的信,至于南镜王早已经是先文帝的陈年旧事,她不予搭理。

而五弟来的信写的很工整,先是祝贺她登基,然后还很亲切地称她为皇姐。

他倒是接受的挺快的,只不过最近慕甫很忙,李琴怀孕脾气不好,他不仅天天得哄老婆,还得在自己母妃跟老婆闹矛盾周旋。

好在南镜的事务不用他处理,他只需要照顾好妻子和母亲的生活就行,除了上次他接受不了太子不是亲兄长大闹了一顿后,在得知堂兄登基了高兴了几天,然后又得知堂兄变成堂姐,他没有多震惊,只是被吓得发烧了一天一夜罢了。

容铮对慕容甫现在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表示祝贺,同时她也给了南镜使者一些回礼,那就是发派一些太医女医去南镜给南镜建立一个完整的医疗机构。

除此之外,她还给李琴写了一封问候信。

之后,百官们之中仍有人挂记着逃跑的太后,现在华太后也在京城外释放想回来的信号,容铮当做没有听见,倒是想起了十八堂妹,景宁公主。

她便有意指认景宁公主的母妃,静妃为太后,静妃为太后那华太后自然成为了太皇太后。

成为太皇太后的华太后无疑是被架空了剩下的权力,只要容铮一天不允许她回宫,她即便还有多少势力也无用武之地。

毕竟所有人对华太后逃出皇宫,弃新帝于不顾的事情仍旧有所争议,如果当初新帝没有赢下江王,估计那又是另一番结局。

现在哪怕是支持的华太后的官员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提,只敢小心翼翼地问起。

再加上沈立林也对华太后失望至极,他面对沈家人的请求,则是直接就躲在家里清静起来,并且暗中命令想要继续跟随他的人决不许再和太后来往。

如今新帝有意将沈氏官员和新帝一脉等旧势力进行整顿,他们沈家绝不能错过这个百年难得的好机会,同时江王对沈家官员的杀害也引起了不少沈家人的忌惮,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二十多年来皇家的人是多么厌恶他们。

哪怕从前皇家的人厌恶他们,他们那是没本事眼红他们可以为朝廷卖命,所以才将他们定为外戚势力,而如今新帝整合的势力有他们沈家的势力,由于新帝打压反党争,反对内斗的势头下,无论是沈家还是其他人都不敢顶风作案。

更别说丞相之位已经形同虚设了,他们头顶上的六部尚书就是直属上司,六部之上是三太保,太傅太师太保三人,这三人直接对陛下的事务所负责。使得后方官员上报多了三个渠道,另外军机阁也是另一个特殊的渠道。

让现在的官员们感到上升空间没之前那么冗重了。

之前的尚书之位几乎是父传子,子传孙,尤其是吏部户部兵部,这三个地方从先文帝开始就已经是同一个家族的人担任。

如今的陛下却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她反而要扩大范围筛选,就比如礼部的尚书刚告老还乡,除了在礼部内选新任尚书,还得扩大在二品三品官员里选。

由于大家都不敢按照以前的模纲继续推选人,于是划在名单里的人都有机会。

只不过礼部尚书刚选,下一秒谁也不知道哪里一个资历老的官员忽然就被调上来了。而且还是被政敌贬去扬州的一名官员,姓林的,叫林愿。

今年四十多岁,他曾经担任过寺卿三个部门的左右侍郎,后来因为食古不化得罪政敌,被政敌抓住了机会给弄出京城去了。

现在林愿为礼部尚书,百官们多数知道他的为人除了忠直古板点,人确实有能力,也就没有异议。

可他们却不知道,林愿的儿子就是当今读书人圈子中赫赫有名的才子,林殊。

而华太后的事情,容铮知道不能非但不能搁置,她还得马上处理。

她人没有过去而是命令太后可以在京城住下,等待她的召见。

华太后听罢,她在京城的某处院子气得砸东西,连跟随她逃出来的人也见风使舵偷偷跑回来像新的上司献媚,之后再也没来她这里了。

包括杨威听说他的御台所被陛下拆了,他当场晕倒了。现在杨威已经属于编外人员,要不是他是杨家的子嗣,朝廷上也有长辈有意拉他一把,说不定他还真的要成为无名小卒了。

于是杨威也抛弃了华太后去向容铮效忠,容铮看在他是杨忠义的亲侄子,又是个人才的份上,她允许杨威担任...御林军城门校尉。

杨威被调去守京城大门去了。

这一波杨威实在是欲哭无泪起来,但他好歹保住了前途,至少城门校尉还有得继续升,而且他守的是天子的京门,也不算是丢人。

同时谦王慕飞尉的册封,仍旧是谦王并无两样,倒是他的领地变大了。

至于慕晋深留下来的其他孩子,容铮都睁只眼闭只眼封了个不大不小的王,然后将他们丢到皇政院和宗府就没有再搭理了。

倒是她重视皇室后代的教育,特地扩大了国子监的教育,直接命令所有八岁以上的皇家子嗣,无论男女都得过来上学,并且他们的成绩每季会当国家大事一样上报陛下。

刚刚被修理完的皇族们,原本还在背地里骂陛下无情翻脸不认人,后头,陛下给了他们子女机会,允许他们先比其他人在起跑线站着,只要能读好书能够为大燕带来贡献的皇族后代仍旧是有机会被重用的。

这个就类似高考人才筛选。只不过现在只在皇族后代里面进行筛选。

偌大的皇族就这样开始被容铮管理起来,她警告他们要想保持荣华富贵得靠自己争取,自己的后代争取,而不是仗着皇族的身份坐吃山空,如此的话,她还不如一笔划走这些吃干饭的,将他们当要饭的打发出去。

现在她能破例给这些皇族们一个机会已经是非常宽容的举动。

尤其是在容铮统计出皇族成员的人口,整整十八万九千多人,其中很多人是没本事却在各个地方成为了黑势力,每次听见刑部尚书王首报告某某王子孙犯了什么事,她都快忍不住将这批吃白饭的人打发走。

等处理的差不多后,大燕随着凰皋陛下登位的一个月内,各地发生了不少从前未见的奇景。

原本干旱的西北地区出奇地下了七天七夜的暴雨,下得干旱地变成涝地,甚至原本阻碍前行的岩石山忽然就倒了三座,直接空出一条大路了。

让原本三条朝阳道通镇口城,现在变成四条了。

西北的百姓们传的神神化化,直接将这个功劳认为是凰皋女皇陛下的登基乃是天意如此,女帝现在登位顺应天意,所以老天爷就天降祥瑞来福泽大燕百姓了。

其实这三座山完全是因为燕军到处乱炸没有炸塌,倒是一场暴雨在爆炸留下的痕迹上加大了隐患才导致三座岩石山倒塌的。

还有十三地八城这个地方,由于遭受了战乱,无数人曾经流离失所找不见亲人。

凰皋女皇陛下就命令当地两个文武总督建立认亲所,由官服协调各地势力的人找寻亲人,并且找到的人可以获得官府红旗作为感激。

现在但凡能和官府挂上钩,哪怕不赚钱也能获得不少声望,这正好戳中当地乡绅下怀。所以就有了各道势力的齐心出力,将十三城八地的失踪家庭通通确认一边,然后他们一个月内就找返了一万人,原本登记已经死亡的百姓突然又活了。

那些人欣喜若狂,这么一番统计下来,赵思齐和常子龙发现被舆军杀害伤亡人数三万人,现在直接降到了二万人,甚至由于当地燕军的表现又在西北深山找到了被掠走的百姓。

这批燕军差点就到舆国国境去了,而且发现这一批百姓时,还有不知情的舆军在押送买卖人口,等燕军得知此事直接灭了这帮敌军,然后找寻了被俘虏的八百多人。

随即凰皋女帝再次下令命令周边各大小国的燕商,凡事遇到燕国子民奴隶都要有责任心要有义务为其赎身,并且朝廷会嘉奖拯救异国子民的爱国燕商。

同时她也命令各个小国不要抱着侥幸,她要找的燕国子民绝不能沦落到小国当奴隶,若是发现未有通报的人,她这位天子一怒,可能会伏尸百万。

各小国鉴于自己的国力太弱,还有在最近隐隐听说舆军五万偷袭大燕,没过多长时间这五万舆军几乎都被这位大燕女帝杀光的,他们的领主小王都不敢私藏燕国子民,尤其是奴隶,于是各国小国开始进行一次搜刮燕民返国的行动。

凰皋女帝的一个广宣各国返燕民书得到了不少邦国的协助。

然后流落外国的燕民无论是处于什么原因,他们都顺利返国了,赵思齐统计了一下发现足足有五万人,期间他听说了各小国贵族因为不满大燕的统治,不愿意臣服又不敢得罪大燕,所以私底下想了这个办法自欺欺人,他们故意贩卖燕民出气,而且燕民的身份越高就卖的越好。所以正是因为这些贵族制造的市场,导致很多燕民在异国他乡成为被人攻击的存在。

尤其是一个叫奥国的小岛,听说容王曾经为了建立水军带走了奥国不少人,而奥国国民有的还直接投靠了大燕成为大燕的子民。就这样每年流失不少国民的奥国就心生怨恨了。

容铮了解过这个地方,就是靠近大燕海岸线的一个海岛,而且奥国建国还是三百年前的原民建立的,准确来说,他们和大燕本来就同文同宗。

可即便同文同宗他们却是对燕民最为心狠手辣的小国,同时也是各国贩卖燕民的中转海站,并且奥国非但没有发出效忠国书,反而和辽国越走越近。

于是,容铮就拿这个地方练手了。

她直接一纸命令奥国改为奥岛,奥国大王不答应,容铮直接让奥岛附近的燕军讨伐奥岛。

而这个消息传回内陆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倒是不少的军粮和武器运到奥岛附近的巴大地区。

巴大地区住的基本是从奥国搬迁过来的奥民,这些人来了后就响应了当地的征兵直接当了军人,所以成为了巴大地区的一股势力。

现在大燕女帝的命令居然传到他们这个不被重视的旮旯地,这让奥民势力们极度重视女帝的命令,并且不少人希望他们骁勇善战的表现能够被女帝看见,从而希望女帝可以直接承认他们为燕民,否则他们留在燕地还是非常受当地土族的歧视和打压。

并且土族的人还经常喊他们为过海猴子,让奥民十分愤怒,但因为土族又没有说错,他们只有憋屈地默认这个称呼。

现在女帝命令他们攻打奥国,于是以奥民为首的军队在燕军的协助下,花了三天的时间就打下了奥国这块五千公里不到的地方,但确实水果海鲜盛产的地方。

奥国大王这才知道大燕女帝是来真的,根本不是吓唬他们那么简单,等奥国大王被擒住后,他直接被贬为奥地普通贵族。

而奥地成为了当地燕军直接驻扎的地方,经此一战,当地的土族也认同了奥民势力的战斗力,不敢再小看他们。

与此同时凰皋女帝听说奥民在意的地方,她便直接赐了个名字给大巴地区,土奥大巴,意喻奥地从此土奥不分同为一家。

土族们也没有什么意见,本来他们当地就有不少人和奥民通婚过,现在既然有他们大燕的陛下为他们正名,以后奥岛也是属于他们土族管辖的地区,扩大了管理范围何乐而不为呢!

而奥国三天内覆灭的消息震惊了所有附近的小国。小国们纷纷赶来奥岛祝贺当地土奥民众,并且同时也打通了这个海岸的贸易。

奥岛也成为了燕地至今为数不多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多余钱财交税的地区。

奥岛在海边给小国引起了不少的影响,内陆给省府很多百姓却不知道这件事,即便通过游商们知道大多数也没有在意。

直到,一件事再度引起全天下百姓的注意。

舆国和卫国拒绝承认大燕凰皋女帝的正统性,并且还以大燕立女子为帝而感到侮辱,两国君主同时认为女子不配和他们大国地位共享九州园的一分为三的政治地位。所以两国君主在舆论上对大燕凰皋女帝进行了诋毁,甚至认为大燕在女子的带领下迟早会衰落。

百姓们听说此事,全国上下都对舆国卫国不齿行径进行了谴责,两国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就是想通过不承认燕国在如今年代为三国之首的地位,然后趁机夺取燕国在各国之间的话语权,甚至在整个东方进行舆论上的打压,而且还各自煽动两国之间的百姓对大燕渲染仇恨。

舆国本就输给了燕国,再加上有俘虏在手,他们本来想低头要回俘虏的,但没想到还没开口听说大燕发生了江王叛乱,不过没过一天就被新帝平息了。

而且那位新帝还是一个女子,当下舆国就找到了借口,从原本想低头把俘虏要回去,变成趾高气扬命令大燕交出俘虏。

这么厚颜无耻的嘴脸真是让燕民们气坏了,一时间国内要反攻舆国卫国的风声也在变大。

容铮在攻打完奥岛后,她收到了其他八个附属国的臣服国书,至于还有一个,那就是已经被灭了的奥岛。

附属国基本该臣服的已经臣服了,还有的跟燕国亲近的附属国已经跟随燕国三百年了。

容铮特地赐了该国大王一个亲王的头衔,加固了对该国的统治。

另外,容铮还发现了草原地区各地藩王效忠后,又开始将那边发生的边境暴民暴动的事件给上报到容铮那里,而且这些与边境民族勾结一起发生暴动策划的人不是舆人就是卫国的胡人。

要么是两国之间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舆国国内本来就管不了,少数民族地区通常也是自治,各自自食其力平常压根不会惹是生非。

他们那里也有一个藩王地区同族的舆民,只不过本来两国边境关系好好的,突然就发生这些流血事件使得当地人马损失巨大。

容铮不难发现这是舆国和卫国在对她进行试探,试探她的底线。甚至大燕的国力。

容铮眼下不怕试探,但她也不能对边境少民坐视不理,更何况边境的燕军多数是少民参军保卫的,边境的家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家人现在被外敌滋扰,她不能坐视不管,寒了这些将士的心。

当下她在一次早朝询问葛秋是否可对边境进行镇压。

葛秋告诉她,边境线国与国之间挨着,要是处理不好可能随时发生大战,而大燕眼下不适合发动战争。

甚至有摘星楼的那些迷信的官员进言,今年宜守不宜攻,需要对边境少民进行安抚。

其实大家都说的有道理的,容铮也不像在当太子的时候反驳他们,相反这次情况不一样,大燕现在才喘口气,还需要调养生息一段时间。

起码,她已经在等今年的秋收了,今年秋收将会她的好时机,在那之前她必须好好应对舆国和卫国这两个所谓的大国,如何地蛮横无理地对她进行政治舆论的攻击。

待来年。她凰皋倒要瞧瞧舆国卫国还笑得出来吗!

当即她提出了搬迁边境少民退居一百里内,让出偏僻的地方守住平地的政策,并且她亲自出手与敌国边境少民保守派进行一次文书上的交谈。

这次交谈成为燕史日后民心所向的一大转折事件,还在后世的盛燕史里被点评为多民族国家团结的表率。

因为历朝历代,无论是燕国还是舆国卫国,他们都视边境少民为蛮夷野人,既不承认又不打算放任他们,在舆论上打压这些边境人,在生存上逼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国境做保卫。总之这些野人在各地看来都是茹毛饮血,生吞活剥的,不是像他们一样吃米的。

这种世纪偏见性的谎言就这么维持了一百年,而边境少民其实多数都是和各大国同文同宗的人。他们与当地结合,教化了当地的土族,让土族归于和平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甚至每年各国发生边境滋扰事件都还是这些少民自己内部调和处理的。

不得不说他们为边境和平做了很大的贡献。

而且边境一些当地大家族还是三百年前大统一王朝梁国贵族后裔,当地土族经过他们的洗礼早就和燕民无异了。

容铮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少民与现代的不同,这个的世界少民是被各国排斥的存在,这在她看来是非常可笑非常愚蠢的行为。

她也不会拒绝自愿称燕民的少民,相反她还要重视他们,给予他们身份的合法性,帮他们撇弃各地的陋见偏见,为他们正名。

于是除了退守边境一百里,容铮还允许少民进入内陆做生意,并且打造一个燕渠省会,而地方就在边境靠近舆国的一个大县城。

这个县城叫少渠。边境的地方多数会用渠字来命名,所以很多大地方都带来渠字的地名。

燕渠省会的计划得到了百官的赞同,百官当中有不少有识之士甚至还建议舆国边境的少民与燕国边境少民同宗,不如安抚好燕国这帮的少民再趁机拉拢舆国边境少民的认同,这样燕渠省会的第一个目的就达到了。

容铮非常喜欢这批主动迎合她政策的官员,她就允许官员间自己推选一个合适的文官和一名护卫的武官进少渠。

很快,靠近少渠边境的燕民们看见各地的衙门标贴了女帝新政策的红榜。

识字的人当场给观望的人念红榜,念完后,当地不少人听懂了却不怎么理解女帝这个做法?但当地人也是经过内陆百姓各个戏曲潮流,咏唱女帝故事渲染下的群众。

他们大字不识几个,同时也认为自己只要听女帝的话,跟着女帝走,很快他们就能和西北山区那些燕民一样过上好生活了。

而这个好生活的表现很快就实现了,打开这个通道的是一个燕商第一单的买卖,接着就是突然天降一批商人在少渠大量进行扫荡式购买,购买当地的山果,菌类,草药等等,而少渠附近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种植草药。

这个属于少渠独有的潜力瞬间被当地的大家族的人发现了,他们开始主动与这些燕商做生意,而且主动买一送一帮他们护卫送到内陆,就是为了下一次生意能够长期合作。

而这些燕商将东西运回内陆后,衍生了不少的菜式,还有草药一夜之间就缓和了不少地方医药价格,让更多平民老百姓买得起。

于是这一批生意初步打造了少渠的一个招牌,那就是草药重地。

内陆燕民开始对少渠有了新的认识。

而少渠的少民们听说当今女帝亲自下红榜到他们少渠了?不少少民对这个女帝感到不解,他们平常就不受重视无论是大燕换了多少个皇帝都不会搭理他们,更别说亲自点名建设他们少渠了。

而且少民们还听说他们的草药和菌子在内陆卖的非常好。只不过这都是听说,少民们没有当真,直到当地大家族和官府的人一个个来到村庄各自通知下去,命令他们每人找五斤菌子卖给他们,然后再留些菌种自己养殖,等开了晒干送到内陆去,大把的人要。

少民们开始还不信,直到有一户人家当场拿出五斤蘑菇时,就有商人直接用十文钱买下了。

这一笔生意顿时在少民当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然后大家家里有什么能卖的都拿出来,跟随官府来的商人都收了。

然后官府还用白话方式通知这些少民,少渠省会的成立,以后他们要做生意就去少渠的大集市交易,到时候那里会有燕商等着。

而大集市官府和当地大家族把管了,他们也没忘记女帝的号召,所以也不敢全部垄断,而是按照市面的价格卖的,如果压价太狠的话,燕商听到市面动静估计全都传进内陆去了。

到时候他们捡到的大便宜白白糟手里,明明可以共生却非要垄断,这简直是自毁的行为。

少民们就开始在集市占位置,虽然多数是地摊,但一早开市就有不少各地来的小贩来购买了。少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内陆来的人的购买力。

一天下来这个大集市的成交量达到了九成了。

之后便是女帝通知少民往内迁移一百里暂做调整,这个举动本来很多少民不愿意搬,但碍于舆国那边对他们喊打喊杀的风声越来越紧,他们只好都往少渠附近搬了。

本来以为搬来生计会困难,没想到他们的生计非但没有困难,甚至比在边境过的还好,燕渠省会规定米粮的价格也非常公道,就是每家每户购买的次数有限,因为他们听说女帝不喜欢有人垄断,所以下面的人也不敢大量囤积。

他们还听说最近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燕商押各种粮米过来卖,卖的钱买了他们特产又带回去内陆卖,并且还有燕商好心告诉他们,少民商人可以进内陆做生意,还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说什么东西在内陆卖得好。

少民们都飞车难以置信,等他们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再也不愿再搬回去了,同时吸引了不少的少民也往少渠搬迁。少渠这个大县城本来是可以容纳五十万人居住的地方,边境附近的少民被移到少渠后,少渠也开始了第一次人口统计。

而这份人口统计还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尤其是户部尚书郑钱他为了立下这次功,大量对底下的官员宣传人口统计的重要性。所以当地县令就将人口统计报上去了,总共二十五万人。

连少渠可以容纳的住户量一半的数量都不到。

容铮听说此事后,她还说表示不够,只是简单说一句表示不够,郑钱就有眼色办事了。

于是他派人开始暗地散播消息,让少民自己可以通过其他少民去吸引那些人搬迁过来。

少渠的少民不少人和舆国边境一里之隔的少民是娘家婆家,这个特地睁只眼闭只眼放开的通道,成为了少民眼中接异国家人回少渠的大行动。

哪怕官府强调不能与舆国少民接触,山民们还是背地里将异国的亲戚接了过来。

这一接直接将舆国边境闹民乱的风波悄悄地平息了。除了少数执迷不悟喊打喊杀的少民,大多数少民们已经在少渠附近租房的租房,买地盖房的盖房。当地大家族和官府纷纷将一些荒地划给少民们建房,上下配合的非常顺利。

而官府更是再重新统计一次,这次人口直接变成了三十五万人,并且还在持续上升当中,官府没有办法也给与了登记户籍,但是官府也通知边境的军队能够肉眼识别舆国人,以免他们进来蹭地。

还真别说,边境的燕军们不少人听说自己家人被女帝的一个命令移到了少渠,他们本来还担心家人能不能在少渠安札生存,结果一堆家信寄过来还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内陆的特产。

边境的燕军们环境艰苦哪里见过黄糖片糖,更别说这在当地都是稀罕物,能吃到稀罕物,燕军内部也有不少人开始对燕渠省会的建立而感到高兴。

同时边境的燕军们也开始明白他们的陛下为何将人迁移到少渠,而他们仍在边境坚守,就是因为大后方稳定了,他们这些边境军队才能跟着稳定。

而大燕的女帝陛下不动武力就暂时平息了边境即将要开的战火。

舆国边境那些少民区,本来他们在舆国那边当野人,不给钱不给粮就算了,还命令他们守国门,没有守好舆国国主更是会派人来屠杀他们。给他们按上叛乱的罪名,这让不少舆国少民受了不少气,同时也在白白流血牺牲。

就在几个月前他们又收到滋扰燕国少民的命令,当地族长不敢不从于是派了几百人欺负燕国的少民,开始他们认为燕国的少民跟燕民结合就是弱,就是怂很容易欺负。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听说他们大燕有女人继位了,而且这个女人听说了少民□□的事情后飞非常生气,舆国的少民就悲哀起来,悲哀的是无论舆国燕国的少民他们都是同一个族人,却要在边境被两大国逼得自相残杀,压根没有人在意他们少民。

他们少民在大国之间的百姓来说就是被轻视的人群,明明保卫边境安全一直靠的是他们少民,但各国之间却仍旧不将他们当成人,甚至时常卸磨杀驴,出尔反尔。

于是舆国少民嘲笑燕国少民跟自己一样的命运,还不知道反抗。

结果,大燕女帝一张红榜下来,她命令大燕的少民退出一百里之内赶往少渠生存,并且还成立那个什么叫燕渠省会。在所有少民看来,大国是不会将自己的国名和他们渠字为代表的少民联系在一起的。

而燕渠横空出世了。逐渐让两边边境的少民们意识到这是他们少民在长痛历史中一次翻身的机会,同时也是承认少民地位的历史转折点,而让他们所有人获得新生的人便是大燕国降临了的那一位与众不同的女帝。

并且这位女帝在内陆也享有空前巨大的声望,她不仅悄无声息地灭了舆国五万军队,而且还封锁到半个月后再通知各国,震慑住了那些左右逢源的附属国。

现在燕军天降奇兵灭了舆国五万敌军的消息才传到少渠。

少民们纷纷惊叹起来,而少民商人将自己在内陆听到的故事一一转述,很快有人借此机会开了一个听古楼。听古就是听故事的意思。

少民们也逐渐在听古楼对内陆产生了向往,更对他们大燕第一位成人少民地位的女帝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心。

这位女帝难道就是传说中巫师祈祷降世的圣君,这位女圣君一定是专门来救他们少民的!

正是因为对着这个向往,舆国有一半的少民全都悄悄搬到燕渠去了,并且当地官府还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有少民能证明他们是良民并且家里有男丁的一定要出一个男丁参军来证明,就可以入驻少渠,多出一个男丁还可以获得一个集市地摊位。

这对少民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世代本来就要被迫从军,而这次从军,他们少民将是无上的光荣!!!

假太子替身小说的作者是琉璃仙草,本站提供假太子替身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假太子替身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第234章 御正殿夺宫【终】 下一章:第236章 振兴燕国民生【二】
猜你喜欢: 假太监:从咸鱼到天下霸主 绝世相师 凡人修仙传 香蜜沉沉烬如霜 散落星河的记忆 万道剑尊 废物美人被宠上天[穿书] 绝世药神 无心法师原著小说 绝世大明星 金瓶梅传奇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