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网

第242章 燕国振兴民生【终】

上一章:第241章 振兴燕国民生【七】 下一章:第243章 西洋珍妮车【上】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容铮的一封天子令下达起义军的手里,直接瓦解了江林起义军的军心,当天就有九万人各自散去,剩下的一万人仍有执迷不悟的样子。

沈元秋自向来不是吃素的,他拿着剩下的一枚天拿命直接炸了主营。

主营被炸爆后,剩下的一万人瞬间逃窜,事后,沈元秋的部下检查现场尸体,发现梁良并没有死,死的都是一群跟随梁良的文人。

而且还是故意歪曲陛下天子令的那帮人。

部下觉得这枚天拿命真是炸对地方了。

只不过这名部下看见剩下的人逃走后,他还是隐约觉得江林起义还没连根拔起,迟早还会春风吹又生。

部下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沈元秋。

沈元秋直接道:“这件事还得靠圣上来决断了。”

说起战俘那件事,沈元秋一度在家里反省的时候研究过陛下的新战争法,开始他还不了解陛下设立此法的意义,后来他终于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

俗话说的好,打仗容易打胜仗难,但打完胜仗后,剩下的烂摊子又会引发一连串问题,最后还是要通过善后来表现一个国度的气度。

沈元秋认为那些玩意根本不能当饭吃,但若是起到安抚,或许能再避免一次战争的发生。毕竟打胜仗也是要死人的,无论是哪个大国都是消耗不起的。

因为战争实在是太费钱了。

之后沈元秋破例将抓到的战俘投到了镇口城的战俘营去,刚好孟如军最擅长对付这帮俘虏了。

而被抓的这帮俘虏和起义军完全隔开了,他们将会得到大燕的制裁。

起义军的人们听说他们之间有一帮俘虏被抓了,开始还有人煽动说官府不讲信用,凰皋那个女人不讲信用,她是欺骗大家回家等死。让大家自投罗网。

后来沈元秋带着一千人路过时,刚好看见这人在嚷嚷,附近的小伙子们就一个个头脑简单地被煽动了,居然没有一个年长的人去劝劝他们冷静点。

沈元秋顿时皱眉了,他立即下马挎着刀走向那个年轻人,那年轻人被他揪住时还挺嚣张的,当听说眼前的人叫沈元秋,是西北煞神,他顿时吓得尿裤子了。

也就是这个尿裤子的怂样,让一众年轻人纷纷从怒火中清醒了几分。

沈元秋心里非常生气,但他看着江林地带返家的人几乎都是青壮年,又察觉到这江林和西北地区的风气完全不一样。

然后他就问了一个年轻人家里有几口人,开始年轻人吓得不敢说话,后来沈元秋给了他一个土豆烧饼,那年轻人吃了就什么都说了,可以说是非常的诚实,也非常的头脑简单。一个土豆就收买了他。

沈元秋十分无语,他将此事上报给了容铮。

容铮看着手里的信,她有些无奈道:“难怪会被人轻易煽动,看来江林地区的年轻人数量比其他地方要多,而且老人化率极低。”

她眼珠子转了转,心想,这么明摆着的劳动力,她是不用白不用,而且都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强的年轻人。

如果可以的,她想将江林意林还有隔壁的江淮联在一起,让江淮文化来教化两大蛮子地区的百姓。

随即,容铮就召见了袁汉,还有郑钱,让他们一个尚书出人才,一个尚书调动人事,这方面是他们的本职,做起来也容易。

郑钱就别说了,他道:“陛下您确定要在两林地区修建轨道吗?我们京城还没修那么广的铁路,现在居然要给两林地区先行享受?”

袁汉也觉得两林地区果真是好命,一旦铁轨修好就意味什么?意味着两林地区的劳动力随时可以被江淮调来调去,可以扩大生产,还可以消除这帮人的焰气,而有事做了,自然就不会轻易被人煽动了。

郑钱就在那酸溜溜道:“陛下,按理说应该现在富庶一带地方建立轨道,拉动民生经济,这样两林地区自然会涌向江淮,同样也可以达成一样的效果。”

郑钱不愧是户部尚书,十分有战略眼光,他居然已经懂得虹吸效应,让年轻人离地出城打工主动接受江淮文化的熏陶。

其实这也是个好办法。

可容铮还有其他的打算,那就是她想在这个尚武的地方,一分为三,一部分切割成大燕的后备军队,一部分尚文从经济开始,第三部 分自然就是培养更多的工程师。

最后一个部分其实哪个地方的百姓都可以列入培养潜力区,但她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两林地区这个封闭的地方,走进更多不同一方水土人,将这里打造成开放的地区。

再加上旁边本来就是富庶的江淮,江淮最大的作用就是成为两林地区,甚至是五湖四海来此地的老师之一。到时候不仅仅是两林地区受益,围绕江淮的四个省府的人也将受益。

这是个百年长远之计!

两林地区因为这次起义落下的舆论,刚好可以起到宣传教育论的作用。

容铮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将自己接下来要设立的公共官学制度推行下去。

两林地区就是这第一块试验地。

于是容铮说服郑钱,告诉他:“江淮文化历史千年,总要有更多的人继续传承下去,郑钱,你在江淮地区找一些靠得住的文人替朕设立公塾学院吧!”

“陛下,您这是在烧钱啊!我们的钱虽然已经攒了不少,可还是不够的。”

“而且再加上修轨道,我们又得出一笔巨款,陛下犯得着用光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郑钱吃惊地看着陛下,他总觉得陛下太着急了,她这是要一年办成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未免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郑钱刚要劝她。

容铮却已经下定决心了,并且她道:“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要开源节流打通经济。”

“以后你就会知道朕为何要贴那么多钱都要做这些事情!”

说着,她让两人下去了。

郑钱和袁汉出宫后,郑钱还是一路心痛好不容易攒好的钱,活像一个守财奴。

倒是袁汉看的很开,他劝道:“郑大人以后还是少在陛下面前说这些省不省的话,免得以后陛下以后会看轻了你。”

“袁大人,你不是户部尚书你不会懂我的心情的。”郑钱叹气道:“这就好比将自己家的钱丢投进一个无底洞一样,你不懂的。”

袁汉听后,他忍不住笑道:“如果以后陛下赚到了钱,到时候你怕是会合不拢嘴,甚至做梦都会笑醒。”

“你什么意思?”郑钱觉得自己似乎被袁汉嘲笑了。嘲笑他目光不长远?

袁汉见他误会了,他赶紧解释道:“您想啊,陛下打通了两林地区的轨道,那离江淮打通轨道还远吗!不仅是轨道,说不定到时候两林地区的劳动力会成为江淮经济主要推动的群体。”

“您再想想两林地区带动后,一旦周围都连起来了,整个北方将会有多少个地方受益?多少百姓改善民生?”

郑钱皱眉看着他道:“江淮乃是兼并四省府的要地,您是说陛下打算将这个四个省府都连一起来?”

这个设想未免太大胆了,四个省府各地人文不仅不同,而且各省府之间也有地域之间的歧视,也就是典型的互相看不起对方。

而作为四省府的贵公子江淮地区自然是看不起其他穷乡僻野的亲戚,说他们是乡下人,而其他地方则是认为江淮地区的人势利眼,斯斯文文的一点不像爷们,虽说是城里人,但却是狗眼看人低的存在。

总之是互相暗地里都地域歧视过,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十分的麻烦。

现在陛下要将这些互相不对头的人连在一起,她难道就不怕自己人先打起来了吗

郑钱想归这么想,他总觉得袁汉说的也没错,如果让两林跟着江淮成为四省府的纽带区,也许会打造出有史以来最大的富庶地。

那他得回去算算这笔未来的财富。

之后郑钱就打了个招呼回去,然而他在晚上就很快睡不着了,甚至做梦像是提前遇见了两林地区变富了,江淮作为带头老师起到了引擎作用,然后带来一大笔税收,而他则是躺在一堆元宝上数都数不清。这个梦第二天还让郑钱觉得非常舒爽。

次日,两林地区迎来了一批土豆,凡事当地百姓每家每户可以获得一百斤的土豆,作为第一个月的口粮,然后发点白米,算是安抚了两林地区的百姓们。

现在每家每户收到粮食,所有人也有了基础的保障。这些百姓原本以为这些土豆和米已经算是朝廷发给他们的最大的一笔口粮了,估计以后不会有这样的待遇了。

结果又一天早上,两林地区由商人带动迎来了一批盐,盐三文钱二斤像是不要钱地廉价卖。

两林地区这个时候才收到了陛下新政令的消息,他们听说外面的地方早就已经享受到新政令的福报了,就他们这里穷乡僻野的还没有到,如果他们不闹说不定早几天就享受到了低价盐了。

这让很多两林百姓又纷纷后悔自己不该糊涂就拿着锄头跟人起义了。

接着两林附近的地头蛇势力基本被沈元秋拔光了,而沈元秋也被陛下册封成江淮镇抚大元帅,两林地区隶属沈元秋管辖。

当地还死性不改等着官府没声息后再立帮派的人,他们立即就死了这条心了。

沈元秋是谁?沈元秋可是西北大屠夫!他还是三十六帮的刽子手。死在他手下的地头蛇数都数不清的,他手下又有精兵一千人,那一千人每个人都会使用天拿命。

只要他们敢反抗势必会被沈元秋这个煞神,还有他的煞兵给杀掉的。

于是当地官府也立即和所有民间势力划清界限,甚至还起带头作用,专门抓这些街头小混混,让街上敢收保护费的人都没有了。

而充分享受到垄断当地治安,还没有小势力捣乱的官府,他们收的税还有评价也多了起来。面对的不再是以前一敲门就关门,甚至躲进大山也不愿意缴税的那些偷奸耍滑的百姓。

相反他们变得主动上税,甚至还有人有余钱买肉吃。

江林中心地区的百姓确实很快享受到了新政令带来的好处,他们至少在柴米油盐当中,盐的负担去掉了。

谁也没想到高价盐没有后,民生也会跟着改变那么多。

以前全都拿去买盐的钱现在可以剩下一半,那一半钱还能买点猪肉打打牙祭。

而江林地区的农妇们,她们发现土豆这个玩意可以当饭吃,还可以当炒菜,刚好江林地区还没有完全普及开种土地。

于是这些农妇合伙开始种土豆,这件事传到官府耳朵里,官府立即派人询问农妇为什么种土豆?吓得农妇们以为土豆不能私种,结果官府告诉他们现在种土豆有补贴,多种点,等以后时间长了人多起来,土豆就没有补贴了。

官府还给这些农妇补了三两的补贴,之后这件事就传遍了各个乡村,所有的农民都等着过几个月秋收后,他们就开始拨一些土地种土豆。

而种稻米本来就是规定种植面积的,所有农民们开始开荒山林,在山地里种起了土豆。

一时之间,江林地区就刮起了种植土豆的风潮,每家每户都要种上个几分田,生怕自己错过了就没有了好处了。

而官府补贴一些人后,就宣布不再补贴了。但土豆仍旧还是被种植着,日后也成为江林地区必备的农作物之一。

不仅仅是种土豆,很快由巡察卫介入各地基层官吏,巡官司直接带着容铮的命令过来下放各种蔬菜种子,甚至还教当地官吏如何种大棚菜,然后让官吏们下乡一个个去教。

这些底层官吏们傻眼了,让他们这些拥有官身的种菜,他们没听错吧?

开始还有人不配合,当一个巡官司当场将一个不配合的官吏给交给刑部后,这个官吏很快就被刑部搜出了渎职,贪污的罪证。

然后这个官吏瞬间就倒台了,倒台后,还牵扯了一桩官商勾结案。

很快那商人也被抄家流放了。

这件事充分让底层官吏认识到,巡官司联通六部,他们不属于任何一部,独立于一个卫所,并且直接归陛下管。

也就是说,他们这些底层官吏已经不是跟一个京城武官在打交道,而是直接和陛下在打交道!

这个消息顿时惊住了不少官吏,同时也让官吏明显感觉到以后江林地区,会源源不断受到陛下的照顾。

官吏们自然也想自己管的地方比江淮还富庶,这样他们就不用向往江淮了。

随即官吏们开始配合巡官司下乡,拿着各自的任务去指挥那些乡下野民,这不接触还好,一接触民众全都吓跑了。

官吏们光是澄清自己不是蓄意什么,调查什么,都花了二天时间,这让巡官司十分的不满意,看来当地官吏一点都不得人心,也难怪他们容易被煽动造反,然后给陛下增添麻烦。

随即巡官司将此事告诉了当地县令,县令也吓得亲自下乡解释,又是送东西,又是走家造访聊问民生,这才勉强打开了民众的家门。

江林百姓们也一副活见到鬼一样,他们亲眼看见大人们穿着便服下田,然后告诉他们怎么栽苗,怎么搭棚子保温,还有灶台生火什么的?

反正讲的那是有模有样,但是碍于男女授受不亲,只能由男丁上,结果男丁没几个学会的,气得官吏们又不敢骂他们,怕将人骂跑。

还有的官吏教不会一些百姓,他都直接喊人叫爹了,吓得那百姓当晚要搬家。

那官吏再也不敢胡言乱语了。

之后,官吏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由女子教农妇,然后农妇教自己家人,就能省不少功夫。

结果误会更大了,官吏们被百姓们打上觊觎农家女子的标签,然后每家每户看见他们就关门,让官吏们的工作全白做了。

大棚菜的计划就毁在了固有官民的印象上。

容铮听说大棚菜计划还没开始,她不由地怀疑两林地区的官吏人员素质,估计是和群众脱离太久了,才导致她的计划有所延误了。

但她不能直接责怪官吏们,并且还要鼓励他们。毕竟这些官吏能想到通过女子来推动大棚菜计划,也算是动了脑子了。

她现在对底层官吏的要求很低,低到他们会动脑子去协调就行了。

随即,容铮亲自写了一封慰劳信给这些底层官吏,鼓励他们为两林的乡亲父老们做出贡献,建设自己的家园。

底层官吏没想到自己也会有收到圣上的书信,他们激动的围着信看了半天,最后县令决定将信裱起来,悬在公堂上,以后大家都要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才不会辜负了陛下的期待。

也不知道是不是容铮的鼓励起到了作用,有百姓得知陛下给那些教他们学大棚菜的大爷们写了一封信,这些百姓们顿时议论起来了。

“你说这个大棚菜真的能在大冬天也能生菜?”

“先别说生菜,这些平常欺负我们的人,突然那么好心,谁都怕是狼来了。”

“可是陛下却写信表扬大人们,那是不是说明大人们是真心实意要教我们的?”

“要不明天咱试试?反正我们家里都有媳妇,让她们去学,我们在旁边守着,就不怕他们盯上我们媳妇。”

“是个主意,毕竟大棚菜是个利民的好东西。”

很快底层的百姓达成了协议,他们愿意让家里的老母和媳妇嫂子过来学大棚菜,并且他们也愿意打下手。

这下子底层官吏们终于成功将种大棚菜的步骤给教下去了,天知道他们反复练习,在自己家种大棚菜搞了多少次,搞得他们现在都快变成专种大棚菜大师了。

随着大棚菜的诞生,两林地区又刮起种大棚菜的风潮。

可以说两林地区十分受到潮流影响,从前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们都纷纷加入了农活里,并且大棚菜暂时属于公有制,哪家哪户种的好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同时大棚菜农民们可以自摘自用,但暂时不能私卖。

于是这么一个月过去了,两林地区再没有一头热的年轻人,哪怕最后的梁良逃回两林地区继续煽动年轻人,都没有任何作用。

最后梁良被官兵追着跑,东躲西藏地,不知道哪里去了。跟着他的人也树倒猢狲散,各自离去了。

就在梁良被拆穿梁朝后裔的身份,蝗灾却在这个时候来了。

刚好肆虐到了两林地区,一夜之间造成了两林地区严重的经济损失,两地的秋收也在此时毁于一旦了。

这次蝗灾再度引起了两林地区民心躁动,梁良的蝗灾预言论也被重新推倒台面上了,两林百姓们面对此次天灾,所有人对梁良口中的预言开始深信不疑。

这个时候梁良如同鬼魅般再度跳出来煽动人心...。

官府再次出动,他又离奇地消失了。

唯有他煽动人心的言论,就跟他人一样死缠烂打,开始在两林百姓私底下流传开了。

百姓们开始流传两林不被上天眷顾,女帝哪怕再重视他们两林地区,也违背不了天意,甚至有大胆的人直接说是因为天子是女子,才会让他们地区遭遇大祸。

这个言论一度在两林地区传开,当天传开,其他地方没引起轩然大波,倒是江淮的城门开始主动排查,但凡是两林地区的百姓一律不放行。

城里的百姓都拒绝诋毁陛下的这些两林人。

而江淮地区的两林人顿时为此言论感到惭愧起来,能进城的两林人多数是读过书的,他们很清楚两林地区为什么很容易被一些流言蜚语给煽动?都是因为他们世代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没读过书,当地又是彪悍的民风,常常会因为一顿饭而打起来。

这样的地方又穷又没教养,谁都不会在那呆着。

于是两林人开始在江淮地区有了乡巴佬以外的外号,那就是反骨佬。意思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随时随地可能造反的地方。

这个蔑称的外号顿时引起两林人的不满,于是一场地域歧视的雪球越滚越大,最后滚到,临近江林江淮的一个村庄产生了大量的械斗。

江淮人和江林人用锄头打起来了。

而且江淮人还没打输。这件事立即引起了沈元秋的注意,他发话到两地的官府管好自己地区的百姓,否则,他就不客气了。

煞神发话,两地的百姓顿时平息了不少。

而江林地区的蝗虫还需要解决,可江淮那边却拒绝救济,搞起来了封闭式的赌气。

这件事直接传到容铮耳朵里,就当下面的人以为陛下要指责他们了,结果陛下却写了一封书信,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暗示了江林意林的祖上乃是从江淮出来的,哪怕年代已久,两林都是江淮祖先地。

她还写了江淮的历史江淮的备军,哪一户人家没有江林人,江淮人祖上哪一代人物没有从两林走出来的人。

这封信激醒了江淮的百姓,陛下这是在告诉他们,唇寒齿亡的道理。

两林虽然穷但他们参军后构成的兵力却一直在保护江淮的安全,要不然当时十万起义军没有他们在外围抵挡,可以早就攻进城里去了。

两林百姓也在逐渐意识到,那个一直写信的陛下,一直处处在外他们着想,而他们还是那么轻易相信梁良的散播的谣言,实在该反省一下。

然后随着江淮主动打起赈灾通道后,朝廷批发下来的粮食,土豆也下来了,虽说土豆还是占主体,只不过这次土豆多了一个土豆粉,可以让灾民们充饥。

并且江淮地区有一个大户人家主动联系养鸡场养鸭场,将十万只鸡鸭赶往江林,让这些鸡鸭能够在土地上一定程度吃掉蝗虫的卵,或者蝗虫。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损失。

两林地区接受后,朝廷开始除了设立大棚菜,还主动拨鸡苗鸭苗,还有白猪仔给他们公养。但凡养的好的可以自己私养。

于是两林百姓们终于发现他们就算经历了再多的苦难,现在的官府现在的朝廷都不会不再管他们了。甚至帮他们出招养活自己。

而给予他们新生活的人正是他们曾经质疑过的陛下!

两林百姓们想到自己有过陛下是女人会引起灾祸的想法,不少人当晚还怀着惭愧的心做了个噩梦。

等醒来来,官府又在颁发两林新政令了,那就是陛下要在两林地区修轨道,修一条环绕江淮,然后搭建四个省府的轨道路,总共四条,并且现在官府缺人,会有偿招募年轻人们修路。

然后马上就会有朝廷的官员下乡教他们修路了!

这次新令一出,百姓们毫不犹豫地去参加募工,并且很多人自愿带粮修路,但官府还是宣布一天会有两餐,早餐和午餐,晚上则是回自己家吃。

而官府在填报名的人时,县令当天统计了一下,他发现二十岁的年轻人总共有八万人,三十岁的七万人,四十以上年龄的才三万人。

县令也不得不感叹两林地区的年轻人真是多,相信不出半年,这路很快就会修好了。

两林地区也将会跟镇口城那样变富起来。

镇口城从一个比两林地区还穷的地方,变成了有着西北的江淮大城美称的地方,可不是吹嘘而来的。

至少沈元秋在江淮地区守卫的时候,他在镇口城的事情也机会被百姓们传得到处都是,尤其是镇口城三个字,已经成为了江淮和两林地区要谈的日常话题。

如今的镇口城已经建设了很长一段时间,战乱后,镇口城百姓更是团结建设家园,现在基本已经盖好了,每家每户也领到了房子。

尤其是镇口城的新水管新马桶设施,引起了不少外乡人的好奇,他们纷纷来镇口城的客栈体验一下这里的自来水和马桶,发现非常的方便。

再加上镇口城物价便宜,又是盛产糖的地方,而且还是圣上当太子的时候就眷顾的地方,听说镇口城现在已经发明出了一种冰糖,现在已经成为了镇口城的特色招牌之一。

而且这冰糖不是运往南海关卖就是南镜卖,每一次卖出去都是天价的利润,再加上镇口城的四条大路,都是直通河间府,甚至是直通其他还算繁华的地方的大路,所以人流量十分庞大。

这些便利使得西北人民从最穷的地方,变成西北最富庶的地方,甚至镇口城还一举成为大西北附近最佳的宜居之地。

不少人想通过关系搬来,有钱人不断搬来居住,同时也造成镇口城房价直线飙升。

镇口城的成功,再加上容铮政策的推动下,不少官员开始效仿镇口城模式开始建设自己的管辖地区,为此很多官员热火朝天地忙碌了一年。

这一年过去了。

秋收的季节也快到了。

两林地区的秋收算是白费了,容铮直接免了当地三年的赋税,还倒贴了一笔钱给两林地区买锄头。

现在很多上好的锄头都是直接向卫国进口的,不仅仅是大燕,还有舆国,和众小国都是要从卫国进口铁具。

容铮不是没想过自己改良钢铁,直接成就一段钢铁大业,但卫国有三个省府的铁矿比大燕的铁矿还丰富,甚至她还听说卫国已经发明出古方法的土炉高炼法,虽说成本高造价高,出产量也低,但制造出的成钢基本快接近现代的半钢成品了。

半钢对她来说还算是一个失败品,但对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稀品了。

容铮也觉得自己的步子迈的越来越大,如果再在燕地兴搞铁矿,炼钢,她就要耗费更大的精力,倒不如让卫国变成卫地来的实在。

然而次日,所有燕人都认为陛下出的一笔钱可以买到不少的锄头,结果,卫国那边直接宣布再不同燕国有铁器生意来往,并且扬言要封锁燕国所有的铁器进口,还要拒绝燕商再进入卫国境地。

容铮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百官们一个个都急疯了。

大燕的必需品,消耗品,偏偏在这个时候被卫国封锁了。这不是□□的贸易封锁战吗!

卫国就是仗着自己盛产铁所以才会那么为所欲为。

甚至卫国还打出了一个旗号,那就是大燕女帝纵容下属屠杀舆军,毫无仁君表现,他卫国不与自私冷漠的燕帝再有铁器交易来往。

言语间还是透露着对女人为帝的蔑视。

一瞬间燕国内部引起一股反卫国潮的风气,甚至影响到了民间。

所有的百姓和百官都在指责卫国仗势欺人,还替舆国倒打一耙污蔑他们的女帝。

相反,大燕的女帝却出奇的平静,甚至还非常的宽仁,她特地下令官府和百姓不得滋扰燕国内地的卫国胡人和卫国商人,然后还允许卫国商人购买她的国券和邮票券。

并且赐给了他们燕国的居住证,为期十年可以自由进出大燕。

民间的卫国商人们本来以为自己要跟过街老鼠一样被燕民抵制,打骂了,没想到他们燕人的女帝却出奇的宽容。

完全不像他们国内流传的,女帝自私自利,冷血无情,屠杀舆军。

相反舆军侵略人家燕人的地盘,人家女帝不出兵打舆军,难道还得客客气气招待舆军在自己的地里头吃饭吗?

卫国商人们感激女帝对他们的宽宏大量,随即就有卫国商人被容铮指派的官员给接待了。

那官员招待了卫国商人,然后就放卫国商人回去了,甚至还给了卫国商人一些便利。

卫国商人尝到了甜头,他们也不愿回卫国去了。倒是有了想入燕人籍的打算,但是他们不能空手过来,这样显得他们没有诚意。

于是,有的卫国商人偷偷回国进口了一批锄头偷运到燕国了。

还有燕军去接待,这是一批三年份的锄头,还有其他农具就这样毫无阻拦地运到了燕地。

燕地将领后来听说此事时,他们发现这商人居然能收买卫国边境的将士放他来燕地,果真卫国也是贪污腐败的地方。

哪怕燕国曾经也是,现在有凰皋女帝在,贪污腐败也得到了一定的治理,根本不像卫国那样,连边防都开始贪墨了。

这件事传到了卫国耳朵里,卫国顿时对国内的商人一顿制裁,将国内的商人管束起来。

但是卫国对边境的军人只是处于一个警告当中,却没有打算制裁卫军的打算。

而这个决定,直接助长了卫国商人和边境卫军捞偏门的气焰。

容铮得知此事的时候,她不免笑出了声:“燕儿,你看商人果真是无往不利的。”

千秋燕看着怀里枕着的脑袋,她叹气道:“小心有人效仿你行事。”

容铮便道:“我靠的是政策来拉拢商人,并且会加强对商人的管理,否则我也不会开一个国券所,让所有人的商人加入国券所,然后受我管辖。”

这就相当于另一个控制商人的方式,南镜那是通过商会,而她是通过利益绑架。

她只要绑架了商人最需要的东西,就不怕他们像卫国商人一样倒卖铁器,资助敌国,甚至投靠敌国。

想到此处,容铮便道:“燕儿依你之见,我该赏点什么给这些卫商。”

千秋燕知道她心里一直有个商税梦,她想了想便整合了一下道:“卫商可以起到带头的作用,既然他们做的事情已经传遍各国,倒不如你也借此舆论让所有人的商人都知道燕国对待商人的胸怀。”

“如此以来,怕是朝廷有人要反对了!”容铮话虽这么说,但是她却很赞同妻子的这个主意,没有什么比这个时候进行宣传燕国形象更愉快的事情了。

容铮想了想,她又不忘添加了一条道:“借此,我们大燕也该成立一个海关商务部了。就动用那些投靠过来的卫商,和舆商。”

千秋燕却摇摇头了,她对此有着保留的意见。

她道:“你如何保证他们对你的忠心?”

“我拉拢辽国的时候也没有保证过他们对大燕的忠心。”容铮故意拉长语气,诱惑媳妇继续问下去。

她躺在千秋燕怀里,看着上空陷入沉思的媳妇,她绝美的容颜先是一阵疑惑,后来逐渐思考,到最后直接通透起来。

千秋燕又一次惊觉她的脑子实在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她便道:“国强,自然万国朝邦。国横,自然万国慕强,上国之民,更是人心所向。”

闻言,容铮眼睛顿时一亮,她撅起嘴唇啄了下千秋燕的唇瓣高兴道:“燕儿与朕果然是心有灵犀。”

“那么秋收过后,我们妇妻俩是时候该多动用一下手中所握的权力。”

之后便是直接对舆国宣战!

假太子替身小说的作者是琉璃仙草,本站提供假太子替身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假太子替身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第241章 振兴燕国民生【七】 下一章:第243章 西洋珍妮车【上】
猜你喜欢: 假太监:从咸鱼到天下霸主 成化十四年 你微笑时很美 狂神 阴阳师 天宝伏妖录 唯我独尊 万渣朝凰 风流神医艳遇记 造化图 男子高校法则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