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网

第247章 燕朝向舆国宣战

上一章:第246章 秋收和秋税 下一章:第248章 画像上的女帝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如今的大燕的民间初显了欣欣向荣的气象,光是凰皋初年的收成都能抵过先帝时期三年的财政收入,这让全朝上下都处于一片喜悦的气氛中。

前人和后人的对比,似乎总是后来者居上。

现在的民间在渡过冬天迎来开春后,官府统计到每家每户的余粮存量起码还有一缸米左右,土豆几十斤,红薯几十斤,完全可以吃上半年,这是去年都不敢想象的好事。

而大燕的所有人在赞颂凰皋女帝的功劳。

容铮可能也没想到她只是稍微做到大部分人温饱的份上,就已经在五湖四海享有大燕明贤女圣君之称,临近燕国的各国商人也是慕名前来入户燕国。

如今在燕行商的数量极具增加当中,光是大商人就已经被统计出有一千人,小商人则有五千人,还有数万名各地小贩,零散的游商。

凰皋在位二年,各国间迎来一批赶燕潮,尤其是在异国商人搬迁到燕地后,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和官府报备,而官府很快就上报了劳务司。

劳务司以隶属军机阁三太保直接管理,由于此事重大,刘进和千秋拓为首的两人准备去见见这一批各国商人。

不见还好,一见,刘进和千秋拓才得知去年的冬天除了燕国百姓安然无恙地渡过了,舆国卫国甚至是临近的小国附属国通通遭遇到了百年大瘟疫,百年□□,还没开春时就已经饿死数万人。

等开春后粮种被灾民吃掉后,他们国内再无粮米耕种到春天,所以春天一到,舆国卫国各地闹起叛军起义。

当初燕国两林地区闹起义的时候,舆国和卫国的两位国主还在看好戏,结果没想到冬天的时候,他们的国家直接撞上小冰川时期,不仅颗粒无收,天灾人祸,甚至两位国主还在百姓们饥寒交迫的时候还在大量征兵。

这个火上浇油的举动直接激起民愤和各地抵抗,尤其是各国之间的百姓在听说大燕的百姓今年不仅没饿死人,还在其他地方频繁饿死人的时候,只有燕国还迎来了一波新生儿的降生。

所有人都羡慕嫉妒恨起来。

可想而知燕国在女帝的统治上,已经使得大燕的国运蒸蒸日上了,她麾下的百姓更是可以过上好日子。

再加上要来燕国投靠的商人他们会为了以后着想,就到处宣扬大燕的好处。尤其是对大燕女帝给与商人优惠,提高商人地位的举动,在各个商圈成为了大陆各国互相赞颂的对象。

刘进万万没想到陛下只是稍微放宽对商人的待遇,各国的商人就趋之若鹜了。这简直是让燕国捡了个大便宜。

而且刘进认为,大燕其实也没有各国商人想的那么好,虽说商人的地位在提高,但陛下对商人的限制和条条框框的规定也十分严格。

这也是为什么百官们支持陛下的原因!因为陛下没有让那些商人无孔不入,唯利是图,相反还扩大对他们进行正规渠道上管控,甚至还增加了大燕的创收,这个才是显而易见的红利。

刘进看了下各地官府报上来的人数后,他微微惊讶道:“千秋太傅,这次投靠过来的商人竟有三千人,但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我看得安排一个地方安置这些外商。”

“并且加强边境管控,以免再有过多不必要的人口进入大燕增添负担。”

千秋拓赞同道:“京城郊外十里地有一个白枫镇,就让他们入驻那些地方吧。”

而白枫镇虽然穷,但好歹有瓦砾遮头,商人们也可以出使钱财向当地人购买房屋进行修缮,入住,这样也能让当地燕民受益。

刘进点点头,他想了想又随口添了一句:“不如就给个他们好听的名声,就叫白枫府,以经济区模式投入进去,就看那帮商人自己能不能上道了。”

千秋拓觉得这老家伙真是越来越上道了,于是他也一并点头答应了。

与此同时在京城外临时扎帐篷的商人们,他们挨着附近的牛棚马棚遮着风,并且等待当地官府的通知。

现在已经过了三天,官府还没有通知也不知道大燕真的跟外面传的那样是个欢迎商人的国度?还是说真的有那样的国度吗?

而且现在已经有商人的家眷得了风寒,还有人一天没吃东西了。

商人们就托当地百姓帮他们买东西,还特地给了很多小费,生怕燕民拿钱跑了。结果那燕民非但没跑,也没收小费,还带着一帮小贩在城外开始摆摊买卖东西给他们。

这让商人们第一次见识到燕人行商的反应,没一会儿,除了住的地方,吃喝拉撒的东西几乎在城门口摆好了。

商人们大肆购买,家眷们也吃到口热乎的,还有人啃着烤土豆只觉得这玩意香气十足,再撒点糖,那滋味就更美味了。

后来这些异国商人打听到这种东西叫土豆,不仅产量高,耐饱,而且燕国人都是靠这批土豆菜渡过冬天的。

异国商人听后,不免羡慕燕人在九州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遇到了明君,虽说他们在国内到处能听见有人贬低燕国皇帝是女人,即将灭国的话题,但那些都是过过嘴瘾的人,压根没见过什么世面,就浅薄偏见。

不像他们跋山涉水过来闯一闯,却发现燕地在现在已经算得上个民富国强的国家。

没一会儿,就有疑似官差的人追赶小贩了,小贩们像是早就习惯一样纷纷推着车,挑着担跑了。吓得异国商人还以为这里不能行商。

之后他们却发现官差们虽然气势汹汹地赶人,却没有追的太急,等人跑了,他们也没追过去只是简单的驱赶罢了。

而且异国商人还听见燕人官差说什么影响市容之类的话,之后,一个官差就好心将批发下来的文书交给他们道:“你们的文书已经递到上头去了,上头答应了你们的入驻请求,只不过五年之内你们都得住在白枫镇不得离开,并且逢年过节还得到当地官府签名报到。”

“还得守燕法,行商也不得坑蒙拐骗,我们大燕可是有劳务司的人,你们商人如果做了出格的事,先不说劳务司会追查,遵纪守法的商人也不会放过你们。”

反正他们大燕的商人现在十分团结,尤其是在周边恶劣条件的对比下,不仅仅是商人,就连普通百姓都明白,只有大燕有这么个安稳之地可以让他们生活。

其他地方现在还不如大燕的一个边镇。

异国商人们纷纷答应了,然后他们感恩戴德地带着家眷去了白枫镇,还别说白枫镇虽然也是穷苦简陋的地方,可当地白枫镇居民一个个却洋溢幸福的微笑,是那份不受外国瘟疫饥荒安宁的笑容。

白枫镇青壮年还一大早去官府门口排队去了,异国商人们还以为这些青壮年是被拉去征兵的,还想说大燕的征兵也是如此的严格。

结果经过有人的打听,原来是这帮青壮年要被官府带到两林地区修轨道,并且包两餐,每个月有二天假的回来。

刚好朝廷也包车,所以不用人担心没有交通工具。

当异国商人去当地官府报到,再交了一大笔钱后,他们就被安排到白枫镇中心那唯一的几层瓦屋去了。然后官府还派人通知这些异国商人都去了解一下白枫镇的府经济区。

听说是燕国上官打算要将白枫镇变成白枫府,而异国商人就占一个很大的比重。

异国商人最怕的就是自己闲置下来,尤其是在异国地无法适应当地环境,而导致自己做不开生意,站不住脚跟,现在好了,燕人的上官本就有建设这个镇子的打算。他们正好可以赶上。

其实这不过是大燕改革的一个蓝本,底层的官员也不过都在效仿镇口城等地来振兴自己管辖的地方,而且还是非常大规模地建设。

再加上当今陛下致力打造这样改革新风气的环境,但凡是尝试的人,只要合情合理,陛下都会给与宽容的对待。并且对成功的人加官进爵,有赏有罚,十分公正。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有底气在各地进行修路,经济建设,壮大各地的农业的原因。

就这样异国商人们落地白枫镇。

日后的白枫镇也成为经济繁荣的小京城,让各地商人趋之若鹜地往里钻。

与此同时民间各地的舆商,他们发现卫国的商人在大燕似乎很吃香的样子,而且有的卫商都已经改名了入了燕籍。

这本来在两国之间最被人唾弃的卖国贼,如今到了大燕却成为了香饽饽,过上了好日子。

这曾经舆商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他们国内发生瘟疫和饥荒后,舆商才发现大燕真的是世外桃源,而周边却宛如地狱那般可怕。

和舆商差不多想法的人很多,尤其是边境的杨家军,他们已经不知道抓了多少想偷渡的舆民和卫国胡人了。

要不是杨将军不允许杀平民将他们放回去,杨家军们早就被这没日没夜钻着空子偷渡的人动家伙了。

杨忠义见将士们很多人都快二天二夜没合眼了,而外面的各国的灾民还是跟万千蝼蚁一样抓都抓不完,甚至有很多人已经在他们守候的边境外,扎堆,扎帐篷住下来了。

杨忠义怕将士们惹上了瘟疫,于是在附近放火烧山,烧出一条安全区,驱除了视野障碍物,再建了个瞭望台专门负责盯梢。

这一系列当地行动下来,总算缓解了各国灾民的入侵。

只不过还是有士兵染上了时疫,再加上高温,一下子传染了数百人。

杨忠义立即让人将他们抬出去,分到另外的地方去,然后他派人八百里快件送信到京城去,将此事上报给了容铮。

容铮很清楚这批早期出现时疫的将士是可以得到医治的,于是,她询问了黄太医现在的时疫一般分多少种。

黄太医就告诉她,冬天的时疫和秋天的时疫各有不同,但一般熬到春天夏天回暖应该时疫就猜不到散了。这期间若是免疫力地的将士可以通过吃药压制疫病,然后再通过疗养将病治好。

容铮一直以来非常看重这帮杨家军,不仅仅是原著给他们对大燕的忠诚,带来的高度评价,更是因为这帮杨家军关系着北下八个省府的安危。

随即,她没有由于命令赵飞虎带着医护相关人员,还有押送大量养殖好的白皮猪下北边境。

容铮还一度回信给杨忠义,交代他从今天起凡是山水都需要烧开才能喝,并且要保持双手的干净,勤换衣物,不得有误。

容铮还拨了一个月的储布量给边境所有的将士们,每人做三套衣服。

这批订单很快被河间府,两林地区,镇口城,甚至是其他省府的纺织工拿去了。还一度再引起了大量招工潮,如今民间的女工早已经是高薪的标准,但凡有织布手艺的妇女基本可以撑起了自己的家。地位也随着经济逐步在改善。

为此不用容铮特地去为这些妇女正名正身,各地官府意识到女子对织布的贡献和当地的经济重要性,他们纷纷鼓励妇女踏出家门带动织衣。

容铮听说这件事后,她还各地写了一封嘉奖信表扬这些有先进思想的官员。

当然也不缺乏模仿的人,由于织布业起来后,轨道修路还在待续,各地的男青年除了务农期间都会到纺织厂帮忙,开头还有男青年被人嘲笑做女人玩意,没有面子。

后来穷怕的人家不管是男女都挤着进织布厂,为此还创下全家脱贫的先例。而且这户人家自己还开起了店铺,自给自足,加大了缴税,连当地官府多了一层税后,也赶着给这户人家发小红旗。

这件事还被一个关系户上报给了京官,京官见是在自己管辖范围发生的事情,说不定能在陛下面前露一次头,他立即在早朝的时候上报给了容铮。

之后果真像这位京官想的那样,他不仅被陛下表扬了,甚至他管辖的地方还被陛下评为先进区。

一时间受到了百官关注,让这个京官出了次风头。之后他在陛下面前议谏的时候也顺利多了。

这让不少人争相效仿,那些碍于面子的男人也偷偷让自己家女人出去做事,由于每家每户出的人很多,再加上织布越来越多后,市场一度达到了饱和,但没关系,燕地各府大商人通过朝廷到海外贸易。

他们将大量的纺织布销往海外,结果海外市场就跟吞金兽一样,无论出多少布都很快被人购买走,甚至在燕地的织布还成为了外面的紧销货。

这导致燕地不少商人想去海外做生意,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大燕的陛下早就立下规矩,设了门槛,要所谓的上市公司规模正规把控才能出口。否则太多优品货里面夹杂劣质货会影响大燕的声誉。

于是很多想投机取巧的奸商瞬间被这个门槛给打了回去,而那些良心商家则是可以在鉴定商品合格后,获得出口证书。

海关官部在这种重中之重的事情上万不敢收钱的,因为他们在海关办事,家里早就被朝廷给与的福利给带动起来了。

现在温饱读书是没问题了,他们可不敢因为点小钱而丢了这个大饭碗。哪怕再多钱能有这光宗耀祖的事情有意义?

这个时候大燕多数人还是看重名声的。

而大燕继雪盐后,又有一个出口标签,那就是织布大国。大燕的布不仅质量好,而且还有私人定制,当然这些私人定制一般是手工的,传统的手工被淘汰下来后,开始走上了高级时尚的上坡路。

这也是容铮为了那些不适应纺织车的人家,还有为了保护大燕织布锦绣传统而立下的一个机制。

这使得不少海外皇室慕名前来定制,就这样大燕传统手工开始往费时,高端的品牌上走,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给保留下来了。

当然这赚的是慢钱,但也足以养家糊口了。

现在的西洋珍妮纺纱车赚的都是快钱,难免会让人急功近利,为此各地官府收到了不少商家不正当竞争的案子,甚至还有村庄为了布各自打了起来的消息。

许多官府面对这些人都以收回纺纱车来警告他们,然后还有恶意竞争恶意压价的,劳务司出马立即得到了解决。

总之现在的民间由于公卖私卖被朝廷共同允许的情况下,让织布量以几十倍的速度积成。甚至达到了修路工一天都可以换两套衣服的标准。

穷苦人家只需要花十文钱都能扯到一块普通的布做衣服。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民间就发展了春装,甚至有人已经连夏装,秋装都开始设计了。

由于五花八门,一度受到不少读书人的追捧,当然也有老古董认为衣服太花里胡哨影响读书。

这个时候两林地区仿佛和外面的世界不同,其他地方都在拼命织布卖出去,只有这个地方的百姓不是修路,就是在修路的途中赶工。

而两林地区到底是有些不同,再加上容铮在江淮的政策,现在这里已经有修路工学堂,还有百姓学堂。

这里已经开始实施三年的义务教育,但凡是两林户籍的人家都必须在此读完三年才能出去务工,尤其是女童如果想在当地纺织厂做活,就必须识字,会写,会画,否则,官府是要责罚其家长的。

这让很多顽固不当回事的家长纷纷不敢不配合。

于是人多了,读书的孩童多了,或多或少会影响家里的长辈,尤其是两林地区听说外面的布卖的很好。

他们当中也有偷偷拉起西洋珍妮车来织布,然后第二天官府就抓了这家的男人,强行将这家的男孩女孩送到学堂读书去了。

官府执行教育的态度十分坚决,这让不少百姓熄了效仿其他人织布的心思,毕竟学堂一天管孩子们二顿饭,他们也不用费力去养孩子了。只是孩子读了几天书,道理一套一套的,搞得各位传统的家长都不好忽悠孩子了。

当然两林地区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反抗官府了,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被煽动了,起码在衣食无忧,还能有事做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喜欢安于现状的。

于是,两林地区在其他地方各种发展的时候,他们这里只有教育和修路是兴旺的,虽然有人抱怨过朝廷区别对待,但他们却得到别的地方没有的待遇。那就是读书。

读书在大燕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读书大如天,现在他们在朝廷的厚待下,享受着上流官宦人家才有的待遇。还是免费读三年。

以至于后来大燕国开始兴起读书热的时候,两林地区成为了先驱,甚至两林地区的识字率一律达到了九成,同时培育出的人才分散各地,成为了大燕各地有建设的精英。

两林地区也因此在分化后向江淮靠齐,一度江淮还有过被超过的时候。

而北边境在经过长达十几天的运输,杨家军们收到了朝廷丰厚的物资,里面有不少的衣服,春装夏装冬装,还有家禽,土豆、粮食、糖、雪白的天价盐。

当将士们看见这雪一样白的盐,他们纷纷围着运输官激动地问道:“大人,这就是我们大燕的雪盐吗!我听说在各国卖的都是天价!而且还都是贵族的奢侈品。”

“这么好的盐给我们这些大老粗不是浪费了吗!”

“是啊,还有这猪怎么是白色的?看起来比黑猪还要肥的样子。”

“还有这冰糖,是不是镇口城出口的?我听说这种海外都是皇室只能吃的。”

“这衣服真的是一人三套吗!也太多了。”

面对这么多热心青年的追问下,运输官就算是有十张嘴都解释不过来了。

但运输官却无比自豪地朝将士们道:“各位大燕勇士们!这是朝廷犒劳你们的,这是你们该得的,并且后续还有很多物资要运过来。”

“跟随的太医也会到,他们马上会治疗染上时疫的士兵,你们尽管放心,陛下是不会忘记你们守候边境的功劳!”

杨家军们终于意识到,这些昂贵的物资都是朝廷运给他们的。

之后每个将士都分到一罐子雪盐,有人光是泡水喝都喝的有滋有味,还有人的拿着盐拌粗面馒头吃,被同僚嘲笑暴殄天物。

尤其是没人领到三身衣服的时候,他们当中还听说陛下特地送来三百套防卫服给了大将军。

杨忠义在运输官面前检查防卫服时,发现这衣服看起来厚,但却十分透气,腋下还由漏口的铁丝软网,压根不用担心气热病。

而且运输官还让他拿起箭往防卫服射一下,杨忠义让亲卫射击衣服后,发现衣服只是被轻轻扎了一个洞,却没穿过衣服。

杨忠义就好奇道:“这是工部新发明的防卫服?里面装的是什么?”

运输官也是出身工部的人,他便自豪地抱拳道:“启禀将军,这是用非常珍贵的轻钢做出的,上面还特地扎了密密麻麻的小气孔,所以防卫服才能有如此的透气性。”

说着运输官很可惜道:“我大燕采铁矿的技术到底不如卫国,陛下就算再多神技也无法下达,而这三百防卫服还是陛下搜集全国上下最好的铁一起炼制而成的。”

杨忠义听罢,他忽然高兴起来,原来是陛下发明的,难怪他觉得哪里眼熟。

原来他曾经在容王殿下那里见过,只不过容王殿下用的是铁丝,顶多能防御一下而不能变得像铜墙铁壁那样。

可容王殿下的女儿却改良出了很好的防卫服,然后他让运输官可否让他看看里面的钢板?

运输官就一脸心疼地拆开了一件防卫服,然后他拿出学白白一片钢板时,所有军官顿时围了上来看着这灿亮发光的东西,一眼就断定了是个绝世宝器。

而且居然还有三百副,如果他们当中三百人穿上去,可真的是会刀枪不入了。

为此,杨忠义还激动地演化了一下,他亲自带着三百人穿上,然后直接上山去捅那些平常避着他们的匪窝,结果横扫千军,以五十人就灭了人家山寨几百人。

而且穿上防卫服的士兵们,除了一些轻伤其他地方都完美地被保护好了,尤其是那个头盔,有个士兵被三个人偷袭时,有个土匪抱着石头就朝他脑袋砸,结果砸到头盔后,非但没砸伤他,反而被他反杀了。

除了站起来有点晕,就没有其他伤势了。

此次小试牛刀一战胜负出来后,引起了二十万杨家军的轩然大波。

因为他们杨家军真的出了三百个金刚不坏之身的士兵,而且杨忠义为了发挥容铮改良的防卫服,他举办了一场内部竞争战,赢的人才有资格穿上这身衣服当个刀枪不入的神兵。

二十万人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选出了三百位,等选出来后,杨忠义收到了容铮的一封秘信。

容铮吩咐杨忠义对这三百将士进行特殊,并且还将天拿命,孔明灯天拿命投入了杨家军这三百人装备内,打造一支突袭特队。

因为容铮要先攻打舆国和卫国之间的矿洞贸易之路,因为在舆国卫国两个国家的边境边有不少的铁矿在共同开发的,舆国兵力□□国兵力稍弱但也不差,可舆国缺铁,卫国却有铁,所以卫国和舆国为了彼此的利益长年通婚,起码在皇室早已经是互为一家了。

杨忠义得知了容铮的想法,他首先是赞成容铮攻打矿洞贸易之路,之后又为容铮指出现在各国灾民时疫不断,不适合攻打,只能等待夏天的时机。

容铮收到信后,她没有回应,因为原著内只规定她一年夺得天下,一统九州园,但是在她看来却太夸张了。毕竟是小说,现实哪有那么神的战绩?

除非她是神仙,可以撒豆成兵直接干掉舆国卫国。

然而当舆国和卫国发生瘟疫和饥荒时,容铮突然觉得这一年一统九州园的可能性加大了。

只不过区别在于如何统一?那边的民意又得如何照顾?总之杨忠义说的对战事马虎不得,所以她还有时间让大燕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生产。

每个地方她也规定好了,两林开路养大棚菜,镇口城产糖,江淮以文养人,教化周边人,河间府是各地粮仓中转站,北边八个省府都是粮食重中之地,南镜附近盛产米粮,有一年二稻常年创收稳定,南镜又连同九国贸易非常的富裕。

南海关则是南海诸国的收费入口,现在那里的山区也开始种土豆小麦红薯等等土豆,而全国各地桑农织工行业兴旺,甚至北岛已经开始通过海外身毒大国开始大量进口粮食入关。

大燕的商人们在各个贸易行业起到引擎作用,已经有不少人向海外出发了。

容铮将这些发展和变化都告诉了杨忠义,并且她决定在夏天到来之前,也还是要搞一波自卫反击,让舆国知道大燕是在为西北十三城八地所牺牲的百姓讨回公道。

杨忠义没有阻止她,反而赞同她,但先不要打击矿洞贸易之路。

随即杨忠义报了个舆国看似不重要却足以让舆国被动的地方,那就是控制舆国周边小国靠近舆国的边境地带。

容铮立即就采取了贸易经济封锁,将舆国附近的小国生计全被揽到大燕来被大燕人所用。

容铮的这个措施,她还问过妻子。

千秋燕知道她不能因此停下脚步,但眼下消耗舆国在周边的影响力确实是上上之策,她为了容铮的计划能顺利进行下去,便建议道:“以仁政施于小国,虽不能起到教化作用,但也可在紧急关头调用他们。”

“依燕儿之见,我该怎么对小国施于仁政?”容铮道:“小国左右逢源最不可靠,今天它能投靠我燕国,明天它也会跳到舆国那边去。”

话落后,千秋燕霸气地回应她:“那就让他们主动得罪大国断绝自己后路,再无幻想余地,便只能绑在大燕的船上与大燕共患难。”

容铮的表情稍稍一愣,随后,她牵着千秋燕的手,痛快地大笑起来:“燕儿,真不愧是朕的皇后。”

“有你在,我还怕一年内啃不下舆卫两根硬骨头吗!”

千秋燕听见她想在一年内统一九州园,连她自己都倒吸一口气,觉得容铮的胃口实在是大了点。

不过她认为容铮未必做不到。

之后大燕继仲春之月,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燕向舆国宣战反击自卫战。

时隔一年的西北战役再度被提到大国之间的台面上,众小国和附属国们为此纷纷避让不已,所有人都不想参与大国的竞争。

哪怕舆国再闹内乱也很快被舆军镇压了,所以内乱也只是一时的,可怕就可怕在舆国内乱时,燕国却在这个紧要时刻要对舆国进行西北反击。

并且燕国还站在舆论的上风,光是一个自卫反击战就已经宣布这是舆国和燕国之间的事情。

其他人想参与也得看看自己的国力。

燕国被舆国入侵的时候正好燕国也处于一片内乱之中,现在舆国遭遇同等事情,在很多小国来说不过是报应罢了。

可大国才不相信这是报应,而是大燕凰皋女帝蓄谋已久的野心。

这个时候燕国女帝朝舆国宣战,燕国全体上下也处于随时给前方军队运输的准备,将士们一个个擦枪待战。

纺织工们纷纷捐钱捐布供应参军的人,尤其是十三城八地的百姓们,等到陛下为家人们报仇的机会,他们家里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就为了资助陛下要打赢舆国,给大燕百姓报仇,给活着的百姓争一口气。

于是,大燕的民间战火气势很高,一度让内地的舆人和卫国胡人都为之震惊,震惊他们燕人不怕打仗反而支持当今陛下战争。

而官府也发令下来让异国商人留在内地不要乱跑,否则将视为敌细处理,而百姓们也不得干扰燕国境内的异国商人。

现在的百姓们对官府发达的指令几乎没有怀疑地去遵守,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生怕影响了后方的稳定,拖延了陛下的脚步。

同时各地军队响应,杨家军首当其冲向舆国靠近燕地的边境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凡事有人的地方不是驱赶,如果遇到反抗的,直接杀死埋了。

舆国边境的野民和军队发现一向不主动滋扰边境的杨家军,居然也变得极其有进攻性,所有人都被这气势给吓得退后三百里。

当然杨家军也没有继续前行,只是对眼前的东西采取宁杀错不放过的强硬措施。

杨家军那些得了时疫的将士也在休养中恢复过来了,再加上营养跟得上每天在训练,杨家军的气势就更旺盛了。

尤其是所有将士在收到陛下对舆国的态度,所有将士在边境对舆人都变得十分强硬。

小国们见此本来还不想掺和这趟浑水,结果大燕女帝给了他们海关贸易权,允许跟随大燕的小国们在进关税降低三成,于是小国们又蠢蠢欲动起来了。

毕竟对他们来说大燕的糖大燕的盐大燕的布,真的是太吸引人了,而且不仅质量好,价格也公道。

舆国那边卖二十倍价钱还没有燕国质量好,但燕国只赚十倍价钱还偶尔附带买一送一,降关税的福利,让小国们纷纷向利益靠近。

很快各个小国的小国王们纷纷向大燕申请进关优惠,容铮一律用玉玺盖章了,等盖完章后,她宣布享有降关税的小国将货物私卖给舆国,否则将收回降关优惠,并且她还公然嫌弃小国的道路太难走,让大燕商人寸步难行。

于是她宣布免费给小国修路,只不过小国要出人,她大燕可以包吃包住。

小国们听到还有这等好事,他们只需要出人就能获得很大燕一样的路,这让小国国王们毫不犹豫选择搭上大燕这艘大船。

而后各国选择跟随大燕的贸易书,多达五十六份,全都是舆国边境附近的小国,就连卫国边境小国都想效忠,只不过容铮暂时看不到他们。

容铮还亲自为每国定制了合理的进关税,这些都是大燕各个官员收集来的数据,让容铮有了个统计,所以她才能那么便利为各国量身定位。

小国们收到容铮定制的国贸白皮书,再另外收到一万匹的布作为奖励,让小国们连考虑风险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天降大礼给砸懵了。

等小国收完礼,叩完礼后,小国内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反应过来,告诉各自的国王说大燕女帝帮他们修路就是一个惊天大阴谋。

国王们交换的白皮书,就相当于让大燕女帝控制了所有小国的贸易路,然后小国一旦追随了大燕,也相当于跟随大燕对舆国进行了断交式的封锁,甚至大燕不费吹灰之力就利用小国打击了舆国在边境的影响力。

等所有的国王都发现他们被绑在大燕这条船上,就再也下不来了。

因为他们已经得罪舆国了!

舆国国主得知此事后,本就已经花甲之年的他,直接在舆国的宝座上晕过去了。

同时舆国大皇子拓跋庆,他开始掌管监国大权,并且朝大燕发过去的接受宣战文书中,夹带了一封私信,上面列着围棋的目数,和一份暗地曾经是他的耻辱的往事。

假太子替身小说的作者是琉璃仙草,本站提供假太子替身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假太子替身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第246章 秋收和秋税 下一章:第248章 画像上的女帝
猜你喜欢: 假太监:从咸鱼到天下霸主 总裁老公太凶猛 剑来 大神养成计划 莽荒纪 驭灵师 炮灰受准备离婚了 提灯映桃花 有匪 雨村笔记 良辰好景知几何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