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网

第255章 燕国反击战【终】

上一章:第254章 燕国反击战【3】 下一章:第256章 征战九州园【一】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千秋燕达到海市的第一天,以海市楼主为首的海市人对她进行了隆重的接待。

而海市楼主甲公似乎早就千秋燕会来一样。

这一来,甲公就撤掉了所有后退的船。

千秋燕似乎也装作不知道有这回事,她让暗阁成员在码头待着不要乱跑,只需要负责此地巡视即可。

甲公默认了她的任何命令。

两人走进海市主厅时,海市楼主的御座后乃是一个露出齿轮不断转动的钟表,两边则是以水灌输拉动的引擎,只不过这水确实烧开了的,炉子也在外面,一条铁管道烫的冒烟,水蒸气却不断传输到旁边的阴阳沙盘,驱动着上面的红白军棋的子。

而军棋似乎有致地走到属于自己的为止上。

千秋燕知道这种钟表来自海外,并且只有贵族间流传所以鲜为人知。至于军棋看起来倒像是海市自己做的。

几年前她来的时候海市还没有这样的变化,如今海市似乎比外界发展的还快。

也难怪容铮会迫不及待地谋求发展,看来真的和容铮说的那样,大燕还太落后,落后到她每每都觉得发展停滞。

甲公首先询问了千秋燕自己义子的情况,千秋燕将甲仁的消息一一告知甲公后,甲公表示放心后。

千秋燕就从袖口拿出一万两银票交于甲公,甲公按例收下后,他问道:“小姐此次前来应该不单是为了一件事而来?”

千秋燕颔首道:“苗吕山人曾经给天子来过信,希望天子能够原谅他那出世的徒子,但此徒子从卫国辗转舆国已触天子逆鳞,所以我来是想甲公派人前往舆国,与舆国新主交涉将此人平安无事地带回苗山。”

甲公在答应之前却问道:“天子有明确说过,山人徒子必死无疑吗?”

千秋燕摇摇头了。

甲公便松口气道:“既然天子未曾动怒,那我倒是可以帮上一忙,只不过追杀令这笔旧账还请娘娘能够为海市争一份宽恕。”

千秋燕道:“甲公尽管放心,她既然能让甲仁留在身边便是在告诉你,她并不会对海市怎么样,只不过眼下她也需要甲公的帮助。”

“还请甲公不吝援手。”

“自当顺天听命。”之后甲公将郭俊师下山后的一切行迹告诉了千秋燕,并且还将郭俊师去的地方标注了图纸。

最后千秋燕发现郭俊师第一站来的是燕国,他却不知因何愿意离开了燕国,选择了卫国,之后卫国上君宋兆死后,他便去了舆国。

舆国的百门新大炮也许就是通过他改良而出的。

千秋燕便问甲公:“郭谋士到过燕国后,他为何又选择离开了?”

甲公试着猜测道:“我的情报也许不够准确,但他的目的,我想也许和老楼主对九州园的预言有关。”

“当初沈汝兰将老楼主的预言窜改后,以另一种方式流传天下时,我想身为苗吕山人的弟子,郭俊师定不会相信二十年前的片面之言,所以他也许先在燕国求证了什么,之后才会选择卫国。”

千秋燕突然想起容铮说过的一句话,她说若是自己没出现,那卫国上君宋兆才是顺应时代的明君。

随即,千秋燕让甲公查查郭俊师去燕国的具体年份,甲公告诉她一个时间后,让千秋燕发现刚好是容铮出现在这个世界的前一年。

也就是说郭俊师确实是带着使命下山辅佐明君的,可容铮没有出现,他自然就选择了三国之间最有明君潜力的人,那就是宋兆。

既然宋兆已经死了,郭俊师应该知道真正该辅佐的人是谁?那便是燕国天子慕容铮。

可他又为何选了舆国的暴君拓跋庆?

这是千秋燕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她不相信一个谋士会忠心一位显而易见的暴君。

千秋燕想不通便问了甲公。

甲公却神神秘秘地说道:“郭俊师下山会给时代带来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什么变化,他如果能发挥自身的作用,也许就没有白下山一趟。”

“那若是他死了,也应该是他自找的。”千秋燕毫不犹豫道:“我乃是大燕天子的中馈,自然从始至终我都会站在她那边,她若是选择杀掉郭俊师,我也不会阻止她。”

甲公听后,他表情有那么一瞬间滞住了。

千秋燕很快就看出甲公果然是知道其他什么内情,无论是什么内情,无论什么原因,郭俊师都阻挡不了容铮一统天下的脚步。

她便想通过甲公之口告诉他背后联系的人:“既已选择,那就别后悔。”

“如今属于慕容铮的时代已经降临,谁也无法逆势而上,若是谁敢试试,那他第一个要跨越的障碍便是我。”

说罢,千秋燕身后背着的金陵剑随着她的内力猛地出鞘,然后金陵剑的剑刃明晃晃地,寒利地刺穿了地上大理石。

甲公便无奈道:“娘娘息怒,我知道你的武力,即便是海市所有高手拥有众多门派内功,机关要术,也无法抵挡您那一气化千巧的实力。”

要是他没记错这把金陵剑就是沈汝兰当年得到的天山寒芯所铸成的,它锋利无比,再加上老楼主的莫家内功秘法,配合起来使用,上可破千人刀刃,下可斩坚韧金刚石。果真当今无愧第一人和第一剑。

幸运的是她因情所困对武林再难立足,哪怕她消失了一年,她继承老楼主内功秘法的事情也会在海市传得响当当。

千秋燕便收回剑,她抱拳道:“甲公,晚辈失礼了。”

甲公只是笑呵呵不语。

之后千秋燕还带来了另一件事,便是有关华贵妃的追杀令,包括她在海市还留有多少手笔,如果甲公能告诉她是最好的。

不告诉,华贵妃之后的计划也不会有任何延误,它会跟鬼魅一样如约而至,随时随地地跟着容铮。

甲公听说华贵妃时,他叹气道:“除了逃走的苏庆,海市大概已经没有她的人,若说有联系的人,也许我便是她最后的故人。”

千秋燕闻言,她顿时肃目以对甲公。

甲公便继续道:“娘娘莫急,说来也奇怪,当年沈汝兰设计过我一次后,她除了给了我一封追杀令,其余的就只剩下一些金银财宝。”

“当年我也问过她是否篡改过老楼主的预言,她说没有篡改过。那时我就知道,她定是做过此事才会否定。”

“郭俊师也是因为怀疑这个预言而与大燕天子错过。”

说到这来,甲公仍旧忘不了华贵妃带来的一丢丢阴影,当年他输给华贵妃后,华贵妃先是羞辱他的天真,后来却大发慈悲地告诉他关于九州园墓室的秘密。其实就是梁朝当年藏起来的暗库,听说那里有不少金银珠宝。

还有华贵妃也告诉过他海外有一个国家,在三百年前梁朝被灭后,当时的墨家圣人不认同分裂的三国和众小国,他便失望至极带着三十六技的弟子去了海外,并且受到了当地国王的供奉,将墨家带去的一切技术都得以发扬光大。

如今那个国家却在四十年前被一批海盗给灭国了。而当时的那批海盗就是因为得到了墨家叛徒的支援,发明了新火炮三百门后将这个国家直接灭国了。

而圣人也早在战争来之前驾鹤西去了。

之后那个国家就退化成原始农耕的状态,在海盗的统治下几乎连锄头都没有,后来海盗被一个卫国将领给打跑了,而那个小岛也半管不管地成为了卫国一些胡人打渔的栖息地。

至于墨家圣人带去的技术在外面发展一圈后,又被毁于殆尽,到最后当时的技术在一个墨家子弟的后人,寻祖反宗时,又给带着回了海市。

甲公将此事告诉了千秋燕,他身后的钟,还有外面的水蒸气炉子推动的军棋引擎,这一切都是二百五十年前就已经有的墨家绝技。

千秋燕为此还参观了一下,她发现这些技术十分的眼熟,风格也和容铮发明出来的那些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随即,她道:“华贵妃除了这些,还有过其他只言片语?”

甲公摇摇头道:“此人神神叨叨,深不可测,我能从她身上感觉到只有一种,一种冷漠,玩弄和高高在上的姿态。”

“似乎她只为这些存在,又或许是只有这些才能让她打发一些无聊的时间。甚至连她自己都说过,上天入地巡游宙庙才是这个世界的平常,而非是天上只有鸟禽,地上只是光着脚走的野人。”

千秋燕迅速捕捉到这句话的异常,她曾经听容铮说过,她去过的世界对现在的人来说很不可思议,也许,华贵妃跟她来自一个世界。甚至是父亲容王。

千秋燕逐渐了解到上一代的秘密。

甲公说完后,他拍了下脑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他站起来朝内室走去,而且边走边道:“说到冷漠的沈汝兰,我还忘记了,沈家大小姐曾经来海市游玩的时候给我留下了一个东西。只不过很可惜沈汝兰看到这个东西后直接将其摔坏了。”

说着他在暗格里拿了一个小盒子出来,那是一个非常陈旧的鎏金盒子,上面的花纹都已经模糊了,只剩下一层黯淡的金粉。

甲公打开后,上面依然是一支雕刻好木雕蝴蝶,千秋燕轻轻托起时,她从怀里也拿出了早就习惯带在身边的木雕蝴蝶。

甲公一看,他有些疑惑道:“娘娘也有此物?”

千秋燕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喃喃道:“也许是母女连心,这两件木雕无论是手法还是习惯通通非常相似。”

“只不过,我的是比翼双飞,而母妃的...。”之后的话她再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甲公道:“那您给带回去吧。”

千秋燕跟他道了句多谢,之后,她希望甲公负责联系苗吕山人与大燕通话,毕竟苗吕山人的行踪诡异,平常除了他主动联系别人,就没有别人知道他的行迹去寻他。

而苗吕山人又是个极其孤僻的人,除了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出来的。

随即千秋燕带着沈新兰留下来的东西返回了码头,十八位暗阁成员叫来船后,一行人再次返回燕地。

等船开的差不多了,一个墨家子弟就站在码头边忍不住问了还待在码头的甲公:“甲公爷爷,您终于将这个烫手山芋给给交出去了,真是可喜可贺。”

甲公叹气道:“没那么简单,皇室就是这么折腾人,好不容易完成了上一代人的所托,现在他们的后人又跑来折腾我,真是要命!真是要命!”

“那。”墨家弟子道:“老楼主的后裔交给您的信...。”

甲公立即脸色一变,他喝道:“莫要再提,莫要再问,就跟她的名字一样莫向着,莫容着,你懂了吗!”

墨家弟子被训了一顿,他赶紧低下头。

甲公的内心却不平静起来,他看着已经海平线上快消失的船只,他又叹道:“命数,命数啊!你一生注定为情所困。”

“大燕天子,她命中注定嗣不间断,子不该绝,血脉永续,而这一切终需由你一人承担。”

与此同时燕地北境局势瞬间逆转。

五千把新式火器镇压了舆卫同盟军的一百门大炮,并且还以偷袭滋扰,追击分围等战术打得同盟军团团转。

他们很多人行军几十年,第一次看见这种灵活多变的打发,什么地势都被新燕军给利用的淋漓尽致。

就比如同盟军追击,新燕军们撤退,同盟军们撤退,新燕军就攻击,晚上的时候,别人都已经回自己军营等值班睡觉,晚上这帮燕军就跟耗子一样打着洞过来直接端了他们的主营。

并且在白天的时候同盟军进攻,却看不到新燕军半个影子。这让同盟军们觉得自己跟见了鬼似的,甚至军营里私底下流传着大燕这一支鬼兵的存在。

之前如果是可怕的夺命观音,而现在便是悄无声息,夜行阴路的鬼兵。

就这样在新燕军持续不断地的骚扰,打游击战之下,给各地的舆卫同盟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白天同盟军睡不好还得进攻杨家军,晚上他们还得精神紧张地防备突然冒出来的新燕军。以至于白天不能睡,晚上睡不好,再加上鬼兵传闻不断在人脑海中恐怖化,终于...小国加入的同盟军失去了盟心纷纷逃窜,要回自己的国家。

可笑的是他们当初看中利益加入同盟军的时候没想过给自己留条后路。

杨忠义更是不允许小国践踏到大国身上,于是,杨家军在新燕军的配合下,他带领的杨家军斩杀了一批又一批小国同盟军,直接震慑了众二十八个小国。

杨家军一度还放出背叛大燕,理应灭国偿还的口号。

二十八小国顿时军心大动,哪怕舆军和卫军安抚小国军队都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们最有优势的大炮暂时拿不出来了,现在只能挨着被新燕军打,之后就是战斗力直线下降被杨家军打。

这样一来二去,无数回合的拼杀下,历经了五个月,光是北境的杨家军和新燕军,直接灭了三成舆卫同盟军,尤其是小国军,只要有一支上战场,更是死的一个不剩。

很快小国军彻底投降,他们的小国王也纷纷向大燕投了臣服的白皮书,容铮象征性地收了一下白皮书,过后,她看了这些小国的位置,小国文化不是中原分支,就是中原分支后的衍生,总之都是挨着中原这个母文明的子文明,次文明。

还有一个是三姓家臣,不过这个三姓家臣倒是躲的好好的,暗地不断支援当地燕军,于是她首先点了这个朝国,嘉奖朝国接待流窜的燕民和燕军,并且封其朝国王爷为郡王。

朝国郡王接受后就仗着大燕的势力开始对附近的小岛国开始争夺,只要是燕国允许的地方,朝国郡王借助燕军势力夺下地盘后会请示大燕天子此地的归属。

容铮自然不会小气划了二个挨燕地边的土地给朝国,朝国也可以借助这两个地方从陆地向燕军借兵,以后朝国有什么事情也可以轻易求助燕军。

容铮奖励了朝国后,其他小国纷纷效仿,只不过他们没有那个命,现在看见大燕强大了一个个就想巴结归附,当初舆卫同盟军组成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可没有那么积极,甚至是主动切断与燕的联系。

至于容铮之前圈定的那批小国白皮书,那些小国不少人违反白皮书加入了舆卫同盟军。

她也不用自己的军队,直接谴责小国不讲信用,并且暂时切断这些小国跟燕国的贸易水路,而小国附近归顺燕国成功的邻国则是偷偷主意打到小国的头上,他们开始对这些小国进行攻打,烧杀抢掠,夺土地,划粮区,一度不少的小国被攻破了。

附近分裂的岛国也一并被邻国纳入国土。

这件事上报到容铮那时,她从地图观察到这个邻国附近有个三角岛,并且三角岛的土地面积不少,附近刚好是三大海洋的交叉路,谁要控制这里,基本就可以靠这个三角路发达了。

她当下谴责该国仗势欺人,然后扶持与燕国有关系的小国,再命令北岛出军占领此岛。

北岛的水师现在是容铮唯一一个没见过,却真实为她存在的军队,总共有二十万人。

北岛元帅马奇汕作为一个四十多岁中年人,他第一次通过画像得知陛下的容颜,然后马奇汕就带着五万水师前往三角岛入驻。

容铮想那么远的地方,只是给一个元帅的职位未免笼络不住人,于是,她立即给此岛取名苏士岛,而驻守此岛的马奇汕授封为异姓苏王,可世袭,但女眷和子嗣必须上岸,留住京城。

这也是变相的约束。

马奇汕知道此事后,他直接将妻子长子都派到京城,从此一个异姓王府的府邸在京城落地。

而后世哪怕苏士河有十几年失去控制,在法理和历史地位上也逃不开与盛燕的关系。苏士河自此也成为出东方的一个瞭望台,一个监视全世界海权国家的瞭望台。

若是其他大国想要路过此地,还得开航母军舰过来,可苏士河当地就有军事基地,来的军舰和航母也只敢在五十公里外巡游而不敢靠近。

北境的舆卫同盟军散的散,死的死,逃的逃,现在只剩下卫国和舆国的军人。

舆卫两国的军人看见自己的军队在北境耗死了快一半,而燕国天子卑鄙无耻,她居然不约束属下的小国对舆卫同盟军小国进行侵略,反而在属国攻破同盟小国的国门后,进行授封。

简直是无耻之极!也就是属国跟在大燕后方小鱼吃虾米,导致同盟军小国为了自保纷纷脱离了舆卫同盟军的舞台。

小舞台的观众散场后,只剩下主舞台面对一片凄凉的观众席而感到心头发慌。

舆国因为拓跋庆的态度仍旧强硬地要进攻北境,卫国却打起了退堂鼓,甚至卫国胡人军队还有偷偷跑回国内的,就连卫国国主宋阔都无法阻止。

拓跋庆得知此事,他知道北境不能强攻了,就让剩下的军队退后三百里休整。

然而这时,夺命观音们重返孔明灯,她们替换了一批人持续对北境的舆军卫军进行无差别投雷,将舆卫两军炸的胳膊大腿外飞,血腥淋淋,场面一度宛如人间烈狱。

使得本来就被打的怀疑人生的舆军们,他们再也坚持不下去,精神崩溃,各自逃窜起来。

很多人都是往舆国境内逃,但由于后方二十五万军队堵着,他们只能往卫国,少渠,甚至各地小国逃,只要不是舆国,所有人都能从这里逃出去活命。

一时间北境的舆军们四处散逃,形成了一股股人流四处分散,首当其冲的便是少渠这个地方。

不少舆军是少民,他们通过外渠悄悄偷进少渠,有的舆军还私底下将兵器当破铜烂铁给卖了,就为了换个土豆或者路费逃往他乡。

少渠的县令见此事,他睁只眼闭只眼,只要逃兵们不对少渠造成威胁,他一律当没看见。否则少渠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当然属于燕国的少渠是没有人敢动了,但是外渠可见惨了,舆军的少民们一来当地就挑起战争要自立地盘,本来外渠这个地方就大,只要占领了也还能多住十几万人。

一时之间,舆军逃兵不为国打战了,反而开始在外渠扩地盘了。

外渠少民军队到底打不过正规军人,没几下就败了,只能臣服舆军少民,有的不甘心投与舆军少民就直接举家搬到了燕地去了。

然后很多人是举家要往燕地过来的,面对人口如此大压力,少渠县令终于忍不住上报给朝廷了。

这件事几乎还没到容铮的手上,千秋拓直接授命少渠燕军对逃窜的舆军进行打压,给予外渠少民一定的治安庇护。

于是少渠就五百人军队直接上战场,他们还没开打,舆军逃兵就吓得主动让出一个地方,那就是接近少渠的那块野地,可以作为两军的换场地。

可能是被北境的杨家军和新燕军,夺命观音给吓得有阴影了。

舆军得知燕军不满的态度,他们唯有以外渠少民自称,坚称自己不再为舆人,而为外渠人。

少渠的少民和燕军得知此事,十分鄙视这股占领外渠的舆军。

少渠县令也不想与这些逃兵为伍,他直接命令舆军不得再壮大队伍,不得当管理者,因为外渠暂未燕国外区,还没有隶属燕国,但燕国也没打算让此地给别人占领了。

这里外的意思就是外渠已经是燕国的地盘。

这让外渠的少民们瞬间感觉自己的地位提高了,可以和舆人相提并论了,甚至比舆人要高一等。

外渠的逃兵听说燕军不肯妥协,他们又不敢继续待下去,于是就纷纷妥协了。

外渠也因为此事知道自己算是燕国外区,而且当地县令都可以直接管他们边境七十多万的少民。

与此同时北境歼灭的舆卫同盟军总共十六万三千人,其中十万人都是小国的同盟军,舆卫两国总共死了六万人。

这已经是不少的字数了。

九州园自二十年前打了六个月死的四十万人数外,二十年后,更是在三个月歼灭了十六万人,再加上之前的舆军,总共有二十三万人左右。

杨家军自此也开启了新燕军模式的训练,杨忠义将自己拥有二千五百防卫服的特兵开始训练起新式火器。

投入了整个半年。

又一年过去了,凰皋皇帝在位三年秋收再次一次获得了丰收,与此同时,容铮亲自指定克家城从此为燕国城池,克家城的舆人们一度担心自己的户籍。

而容铮却推出了燕国新户籍归类,将进行燕国上下第一次人口普查,而舆人则归类燕国户口舆族的户口,并且承认以燕法,侍奉燕国为母国的舆族户口为新燕人。

舆人们得知自己的祖籍地不用改,只是多了层燕国身份后,容铮直接得到了舆国边境归顺的所有民心。

至于北境三百里之后的舆卫两军士气纷纷低落起来,有舆军得知克家城的舆民已经归顺燕国,并且舆人身份保持不改,舆军们有的人大骂舆奸,有的人厌战了,心里则是想偷偷投靠这些舆人。

就在舆卫两军军心涣散,盘踞在境内腹地时,燕国天子在命令秋收后,她将缴获的税收投入了大量的修路建设,水利建设,最后的宣布的一件大事就是直接对舆国卫国两国进行开战,自凰皋皇帝第三年清明过后,燕军三十万人分散两股,拿着新式武器,还有次备武器也就是从舆国那缴纳的火器和大炮,开始朝舆国卫国进行全军压境。

使得原本共同抗燕的两国,再也不敢留在燕地边境纷纷回防,所有人都害怕老家被掏了。

再加上舆国和卫国哪怕在燕国运来土豆种植了,可不知道为何他们舆国和卫国种出来的土豆竟然又小,产量又低,虽说缓解了民间一些饥荒,但由于燕军在大军压境,舆国卫国各地开始强行征收民间的粮食,一颗土豆一粒米都没留通通上归国库作为支援前线军队军粮,想让军队击退燕军。

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直接激怒了舆国卫国两地的民间。

民间揭竿而起,大肆起义,拉起了成千上万的民军,对两国的官府当地军队进行攻击,甚至两国各地出了一个王闯,和杨闯的民间英雄。

王闯身为舆国闯王号令十万农民起义军。而卫国的杨闯则是拉起了十五万的起义军,显然卫国百姓对自己的国主更为痛恨。

燕国内地的百姓们开始称起两位为闯王,他们倒是瞧了出好戏,还纷纷赞誉这两个闯王能为自己国家的百姓揭竿而起。

而燕民们却一点不想要这两个闯王在燕国诞生,闯王什么的,还是留给舆国和卫国吧。

最让燕民值得高兴的是,他们燕人第二次秋收居然比第一次秋收的收获还要更多,土豆也是从千吨变成了三千吨,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也相互在以二倍的量翻长。纺纱车也有原来的二万台变成了八万台,织布量甚至一度使得布的价格一低再低。

但这已经成为薄利多销的日常需求,所以布的消耗都能消耗一半织布,更别说还有一半卖给外国。

尤其是司农部的刘毅从容铮定下的创收扩收方针下,他开始探索提高产量的办法,看了各国的天工开物之类的农书,终于总结出了肥料的问题。

于是他首先对鱼塘淤泥池挖取了湖底泥进行晒干,再用普通的土施于浇灌,然后再用草木灰米田共进行调配,总算做出了一个基础版的肥料。

然后又升级通过家常的垃圾,果皮废材也不要的鸡鸭肉内脏什么的骨头碎骨,稻壳,蛋壳通通放在一起加水盖好,然后等它发酵熟了后再放上土,再扎紧堆等发酵到臭味散去后,一个有机肥制作办法就弄出来了。

刘毅将自己的办法上报后,容铮这才发现自己留下的人才已经发育到这种地步了。

甚至都不用自己在这方面入手,他就开发出来了。

随即,她奖励了刘毅一些金银,然后让人搜集全世界的农书送到刘毅家里去。

自此刘毅也在各地农书的钻研下,再实践下,整合了后世第一本全民农书,里面记载了将近七百种中外农作物,一度成为后世总结分析盛燕的资料通鉴书,这本全民农书在后来的百年内,一度给很多农业国家带来一笔又一笔的财富。

容铮也逐渐意识到,她这个皇室打赏的制度有些落后了,奖励金子功勋什么的,功勋是应该的,但钱财不可以随意奖赏,以免通货膨胀。

当然只是奖励一些并不会完全造成通货膨胀,而是这种奖励人激励人的起步太物质化,于是,她就开始按待遇和额外奖赏分开,遇到称职的官员,只要提高他的待遇保他身后安宁,他自然会更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

很快大燕官员的俸禄也逐渐产生了变化,一些待遇直接将台面上的钱财打赏转变为实产,房子土地都由朝廷分配,俸禄还是那个俸禄。当地官府的财政也不再完全独立,而是半独立的状态,大款的将由朝廷分拨。

如果有建设的地方,可以向朝廷预款,但事后赚了钱后得反哺。

当地的军队也得是必须受正规军训练才能发放各地,尤其是容铮利用巡察卫这个卫所,设立了文考武考的制度,她还设立了一个巡察学校专门培养各地将领,让将领直接通过她的培养直接忠心于她。

她垄断了军队这一块,百官们哪怕想和某个武官联姻,恐怕也达不到以前那个年代可以互相联姻推动一个朝廷的势力。

现在军队看似分散,但实际军需和资金,甚至当地行使权都在容铮手里,只要哪个军队不听话,她一声令下先断了军需就足以让军队难受了。

更别说现在军队不给自给自足了,通通都得用国土局的收成发军粮,要么是国库的,而国土局和国库重中之重的两个地方,都被陛下垄断了。

哪怕别有异心的人也不敢在此事敢有动作。

现在皇权正是最盛的时候,燕国十八个省府在军队的分布下,也让容铮加强了控制,若说以前还要偏远地区的黑户敢自立为王,甚至敢建立黑帮势力的人。如今是发现一个灭一个,发现一堆灭一堆,百姓的治安好了,层层剥削也少了起码十八层,只剩下直接对陛下缴一条鞭法的税就可以了。

再加上商业税的推行下,燕国光是商业税都收了超过田税的三分之一。

还有南镜特区的盟约,也因为辽国的灭亡而失效,容铮直接命令燕来王掌管地区经济独立,但军事还是得依靠燕国。

至于辽国,容铮后来派燕军清剿辽国的杂国势力,倒是给辽国清出地方来了,也有以别的王子为首的想重新建立起后辽国,但每位王子想上位都会被自己兄弟杀死,要么就是被李琴杀死,直到只剩下那些老老实实的辽国王室后,容铮直接赐了他大姓,李家姓氏。

辽国自此也名存实亡了,而且一年内灭国还一度成为各地所唏嘘的传奇。灭国传奇。

李偲是明君还是糊涂君的争议也是不断在各地读书人圈子里,被频繁地提起,甚至连辽人自己都觉得难以启齿。

而九州园三国鼎立的言论开始逐渐减少,燕国一家为主的言论急速上升,使得三国互衡的地位也开始名存实亡。

假太子替身小说的作者是琉璃仙草,本站提供假太子替身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假太子替身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第254章 燕国反击战【3】 下一章:第256章 征战九州园【一】
猜你喜欢: 假太监:从咸鱼到天下霸主 神纹道 斗罗大陆2绝世唐门 绝世药神 琥珀年华 攻他提前发疯了[重生] 相见欢 武尊天下 雪山飞狐 君为下 纨绔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