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网

第262章 征战九州园【七】

上一章:第261章 征战九州园【六】 下一章:第263章 上天神玄文英圣德女皇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孟如军之后的军队势如破竹地攻破了剩下的六道关卡,他以五千的兵力杀了三万多卫军,还伤了至少八千人,再以斩首行动将放渠府元帅击毙于第三县城。

自次放渠府余下六万大军群龙无首,又恐于孟如军与旗下蝙蝠兵,遂后退海家势力范围,弃整个放渠府而不顾。

放渠府卫国胡人总共七万人,没有了军队的保护,万民陷入无法自保的恐慌当中,封城的封城,有能力的防御的防御,就连卫国的闯王杨闯听说燕军攻破放渠府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长驱直入了。

杨闯畏惧燕军的实力,他直接弃掉隔壁占领的城池,试图与燕军联系有了投诚的想法。

杨闯与舆国闯王 王闯不同,他知道守城池,修身养息,知道让底下造反的卫民生产军粮,所以起义二年来,他在卫国混的日子特别滋润,再加上他偷偷通过燕商买的土豆也得到了丰收。所以杨闯手下的农民军不必挨着肚子,到处颠簸,甚至还有住的地方可以留。

孟如军接到杨闯的投诚书,他没有先答应,而是先掂量了一下陛下对所谓起义军的想法。无疑,这股农民军和舆国那些只会扫荡的叛军来说,还算是比较理智的。

他燕国也闹过起义,那都是因为天灾人祸,至少孟如军以前是这么认为的。

到后来,两林地区起义的事情重新让他定义了什么叫起义?什么才该起义?

陛下创造了一个盛世,就这样还有人造反,那造反投靠的人必定也不可信,更何况杨闯手下有八万多农民军,他已经自成势力,觉得有资格和陛下讨价还价。

但孟如军不会让杨闯的投诚书递到陛下面前,给陛下制造浪费时间的麻烦。

于是,孟如军便接受了杨闯的投诚,他命令杨闯去攻打放渠府隔壁的廖府。

廖府是以一个当地豪强,廖家为主的卫国省府,总共有十五万人,三万军队,不比放渠府的兵力那么多,杨闯的兵力应该也足以对付廖府。

杨闯收到命令后,他不想太快打光自己的队伍,他还要留着当保命的资本,所以他就派了一批人去骚扰廖府,引起廖府的注意。

然后他再派一帮要被淘汰的老弱病残去打仗,没几下就被廖府军扫荡的干干净净。

最后杨闯自称实力不足廖府军力,手下损失惨重,无敢再攻城。

孟如军让他歇会,转头,他派了手下的一个百户去廖府放点动静,刚好此百户炸开了廖府城门后,吓得廖府军后退一个城。

廖府军刚退,杨闯找准机会领着农民军攻打此城,直接夺得了空城,然后屠杀了当地五百城户,廖家一些没来得及逃走的人几乎全被杀死了。

这城破了后,杨闯借助燕军百户闹出的动静,他继续攻占了三个城,体验了一把王者的痛快。

一个晚上攻夺了三城,杀死廖家军三千人,自己这边才伤了几百人,这对杨闯来说是起义以来最好的成绩。

之后,杨闯还很狡猾地将这笔战绩捞到自己身上,比燕军百户早一步邀功。

当燕军百户刚去邀功的时候,孟如军这边已经核实了杨闯的功劳,然后让杨闯以后就跟他们前面扫荡廖府。

此百户自己带了百人去攻开各个城门,杀死了守城精锐四千人,这个功劳却被杨闯在后来捡了个大便宜,甚至杨闯还在廖府宣称自己主战廖府的战场。

一方将领一旦宣称自己主战哪个战场,哪个战场无论输赢都将是将领的功劳。胜了则名留青史,败了也是虽败犹荣。杨闯此举不仅得了便宜还在卖乖。

孟如军也是命他为协兵将军,这让百户十分不甘心。

之后的战争,但凡他是负责廖府攻城防卫,他都留了个心眼,自己炸开城门后带着兵进行攻占,但没想到每一步都被杨闯给抢先了。

杨闯就好像在他身上按了个眼睛一样,将他的功劳都抢了。

最后该百户实在忍无可忍,他提枪要去干掉杨闯,结果被人举发了。

孟如军得知手下的百户如此冲动,他顿时打了他二十军棍,然后把他从战场上撤下来做后勤。

这件事让杨闯知道了开心的不得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比孟将军手下的百户要受到他的重视。该百户也去了后厨开始做饭的生涯。

与此同时,廖府的卫民和府军听说杨闯为了给燕人立功,他都开始对良民下手了,不仅如此,他还进一个城屠一个城。

哪怕是燕军在攻破放渠府后,他们也没对放渠府的卫民进行屠杀,或者虐待,相反燕军还规规矩矩在城门口不进去,城内的卫民虽然害怕,但也因为燕军恪守军规而松口气。

如今卫民们才发现对他们恨的人向来不是燕军,而是自己人。

于是,杨闯从卫国的农民王爷,这个为民赞颂的名号,一下子变成臭名昭著的鬼闯屠。

杨闯听说自己的名声变了,他开始还有点担心,但后来在燕军源源不断给他们送物资和布匹时,他的警戒心完全松懈了。

之后孟如军命他在占领城整顿,过一个月后再战,杨闯就带着七万人在攻战的城池各个分散,开始部署安保。

本以为还像以前那么顺利,却没想到底下的卫民们看见杨闯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是位和善的明主,而是变成燕人手下的刽子手。

他们此刻才擦亮眼睛,意识到自己跟错人了。

于是,几个农民军趁杨闯喝醉睡着的时候,他们偷偷进主营绑架了杨闯,然后将杨闯连夜运到廖府主城池交给了廖家主。

廖家主见到这个毁自己祖业杀自己城民的魔头。他二话不说当场一剑刺死了杨闯,然后将杨闯的尸体掉在城门口振奋士气。

次日清早,廖府军听说城门口就是那个卫奸杨闯,他们纷纷感觉自己出了口恶气,还有孩童朝尸体丢石子,路过的百姓纷纷朝他尸体的方向淬口水。这一天,主城的大门特地排队的百姓足足有五千人,就为了辱骂杨闯的尸体。

而孟如军接到杨闯被杀的消息,他就派自己打发出去的百户去接受剩下的农民军。

杨闯手下七万农民军,却各自分为三派,分别以大王小王,小小王以称,当百户去问他们谁接替杨闯的位置时,这三个小王争起来了。

一度还打起来了,百户没有管,他这会儿心里头痛快着,才不想这么快平息农民军内乱。

于是,这三派打起来,使得不少农民军纷纷逃窜,要么是加入燕军,要么是投靠廖府。

杨闯的农民军瞬间只剩下八千人了。

百户接受了这八千人后,被孟如军授命为协兵将军,这些农民军也开始归入管制不再像之前那样肆意妄为。

卫国协兵八千的旗号在孟如军队伍里拉开后,似乎起到了一个号召的效果。

各地和放渠府临近的卫国省府,尤其是小豪强们,纷纷跟孟如军有了联系,孟如军一一给予答复,说他们只要敢开城,他就收纳他们。

开始小豪强们还有所怀疑,当孟如军的军队来到城门口后,一个豪强将城门打开后,孟如军进去后,便在城池上插上燕军的金龙红袖旗帜,此城就算是被他收归旗下,同时也给予了保障。

至少那些逃窜的农民军再拉起队伍路过这些没有多少人收的城池,他们看见燕军旗帜时,几乎都不敢攻入。

后来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的,传到其他兵力弱的城池的耳里,他们害怕剩下的农民军队自己进行抢掠,所以就插上了燕军的旗帜保命。

卫民们自己的国土,却要插上敌国的军旗,本国的叛乱军才不敢动他们。这是何其的讽刺。

再加上燕军攻打势头越来越猛,燕军身后跟随他们的卫国地方军队也越来越多。

卫国其他城池见此,也纷纷动摇了。

而海麒麟听说内陆五个省府已经被攻破二个,其他的省府也有不少胡人家族主动开门迎燕,这让他非常的震怒。

他立即派了一批精锐杀了一批即将投降的卫府小族,这才抑制住了卫国胡人的倒戈。

可即便如此,孟如军和他旗下的蝙蝠兵不杀卫民一事还是传遍了卫国内陆的五个省府。再加上卫国现在还有人小股起义,不仅仅是杨闯,还有更多的阿闯想学着杨闯那样拉起队伍投靠燕军。

虽说杨闯被自己人杀害了,但杨闯在没死之前他确实受到了燕军的重用,甚至孟如军还对他以礼相待,别提待遇有多高了。

各个阿闯们还听说孟如军为了拉拢杨闯给他送了不少物资,杨闯死的时候,那些物资被他手下人分的一干二净,燕军都没有眨过眼怪过他们。而那些分到物资的农民军将东西卖到其他地方去,通通都发了一笔财,发了财后,他们就举家搬去燕国外渠去了。

现在在卫国,少民们的生存率比胡人高。就因为燕国也有少民,再加上燕国的少民政策还在执行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所以各国的少民纷纷摸着河偷渡去燕国少渠。

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是少民特征,燕人认不出来,他们又财大气粗,所以但凡是少民几乎都收了。

卫国胡人听后,不少人私底下羡慕曾经被他们欺压过的少民。

卫国的少民军队们更是一个比一个投降的快,孟如军还因为他们是少民特地给他们联系了少渠县令。所以卫国掀起了少民投奔燕国的热潮。

海麒麟哪怕再生气,他都阻止不了在边境的少民,因为太远了,他想派人去镇压那帮少民都找不到合适的人。

从前少民在卫国只能做一些低声下气的活,就连当兵都是最底层的,鲜少有能够突破上阶的少民,可以说少民的上升希望几乎没有。

现在燕国打开口子,各国所有少民们都看到了希望,他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海麒麟又不想派精锐去边境浪费时间,所以,他就没有再行动了。

等廖府被燕军宣布完全攻破后,旁边的苏府,甘府通通宣布开城投诚,一时间内□□个省府彻底与卫国海家失去联系。

海麒麟当晚开了次堂会,他面对那些投降的省府,心中虽怒,但关东平原好歹没有攻破,只要燕军敢接受这些省府,他就有机会反包围燕军。

毕竟燕军面对四个省府的投诚,他五千新燕军,加上后面巴郡府兵,各地豪强散兵,也不过十万人。

十万人如何控制那么庞大的卫国内陆,压根就不可能。

其实孟如军最头疼的就是投诚这件事了,让他打仗可以,但是让他处理其他事务,他显然是不擅长的。

可他又不能因为投降的省府停下脚步去整顿,又不能不管,于是,他八百里快件发送到京城。

容铮收到这个消息时,她还在御正殿跟众臣们商量生产+水利+军船。

结果,她打开孟如军的信一看发现一个月还没过去,卫国一半国土已经投降了。

她眨了眨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看错,最后还让黄禹看了一遍,黄禹先是惊喜地恭喜了她一遍,然后再交给千秋拓等百官看看。

千秋拓顿时激动地带着所有人恭喜容铮:“启禀陛下,孟将军不愧为我大燕战神,他如今已经拿下了卫国半个国土了,此功绩真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陛下得此神将,来年收复卫国便指日可待。”

容铮确定自己没听错后,她没有先评价孟如军,她确实看中了孟如军的能力,在西北的时候他的能力已经非常凸出了。

只不过,容铮并没有神化孟如军,她很清楚孟如军是快军型的将军,现在遇到这种收复投诚的事情反而束缚了他的手脚,燕国再派人过去也非常耽误时间。

而且孟如军的奇袭已经发挥最大的威力,再之后,他会遇到海麒麟的两栖军队,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遇到了克星。

面对这种两栖军队,打不赢坐船跑了,或者搞一个拉长战线,迂回战术,孟如军会很快被海麒麟给拖死。

她不希望损失这名良将,于是,她当场决定让孟如军留在后方不得坚守不得再进攻,然后退至放渠府,不得再靠前一步。

这个决定让不少人难以理解,大臣们纷纷认为可以乘胜追击,攻下海家在内陆的海府,这样就能掐死卫国在海上的后勤粮仓了。

容铮告诉他们:“卫国不仅不会饿死,他甚至可以将海属小国当做粮仓,然后增强他们在水军的优势,撇弃陆地,建立一个完整的海权大国。”

“届时,燕国再强大也对海国无力,即便燕国发展水军,建立完整的水师系统,都还需二十年。”

“尔等认为二十年,燕国能增强兵力变得强大,那身为老牌海权大国的卫国,他们就会因为二十年减弱自身实力,败于我们这些新锐水军吗?”

“不,相反他们还是我燕国水军的老师,而我等未出师的学生如何能在二十年内超过卫国?”

容铮的话让不少大臣陷入深思,从前他们都不喜欢接触海岸,建设水师,哪怕知道战略地位重要,但只有登陆燕国的异国军人,都得接触陆地,到时候他们用自己最有优势的陆军对付敌军,不也足够了。

如今陛下这么一说,他们本就想吞并卫国,而现在如果继续打下去,也可能会加速卫国从半陆半海的国家成为完整的海权大国,变成一个更难啃的骨头。

这是他们不敢想象的,当下,就有不少思维灵活的官员建议安抚孟如军作为震慑卫国内陆的煞神,安定后方,同时招募卫国会水的男丁组建一直燕国水师作为后备军役,而但凡参加水师为燕国做贡献的卫民可以享有卫国上民的待遇。

也就是在卫国基础的制度上,将普通的卫民提升到良家人,这是拿卫国的制度行燕国的方便。

卫国上民是享有付半价田税的国民,一般都是卫国各个士门衰落下来的寒门,所以卫国才给他们这个待遇。

此招可为上策,容铮赞赏了想出这些办法的官员,有老有少,大家都非常的团结。

当然等打下卫国,到时候整顿下来,所有人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容铮将这个招募卫民为新燕水军的政策传到了卫国四省府,这让海麒麟非常愤怒,愤怒异国女帝凭什么能在自己的国土上行她的政策。

可打脸的是不少卫民为了这个待遇真的参加了,参加的人可以领三套衣服还有一百斤土豆,一斤白米。

卫民不少面黄肌瘦的男丁要参加,甚至八岁的也要参加。

孟如军响应陛下政策,他将但凡想加入的男丁基本挑一批留下,小的作为潜力军养着,反正这些水军不是立即上战场的,而是为了他们燕国的水军准备的。

训练起来起码都得二三年,所以招募这个政策看似在找卫民军,实际上最大的作用是安抚和收买人心。

同样卫民女性也被纳入后勤当中,孟如军还通过当地配合的豪强去燕国进口纺纱车,押送到四省府开始织布工作,那些不参军的通通都被强行拉去修路,老弱病残每天也会有一些土豆充饥,只要不饿死人,民心就不会大乱。

只不过这件事传到燕军堆里时,大家都担心他们燕人种的粮食被卫民吃光了。他们燕人辛辛苦苦种的都被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真心归附燕国的人吃掉了。

燕军和燕人们心里其实多多少少有这个想法的。

但后来在卫民和舆民当中,燕人开始受起追捧,普通人家争相与燕人男女成家,燕人也因此享有了这些便利。既然是一家人了,自然抱怨会少了一些。

这个政策实施了一个月后,四个省府就沉浸在燕国源源不断送来的物资上,同时孟如军开始把控防线,防止粮食走失到别的地方去。

他没有主动攻打海麒麟。

海麒麟意识到孟如军不会再来,他反而主动领着兵打回了两个城池,杀死了一批巴郡府兵,然后还杀了背叛卫国的豪强以儆效尤。

不得不说,他攻破一个城就杀一堆豪强,起到了很大的震慑。

等海麒麟反攻回一个省府停止杀戮后,豪强们反而开始依附海麒麟,不敢再有二心。

甚至一个省府的百姓也不敢再提燕人给的好处,就好像一个月前是一个温饱的美梦,身上穿的新衣裳是幻影,因为下一秒新衣服就被海家兵通通给搜刮走了。

海家兵也要不了那么多新衣服,自己挑了几件,剩下的全给烧了。

还扬言说,以后谁再敢收燕人的东西,被燕人的蝇头小利给勾跑了,他们的下场形同被焚烧的衣服。

卫民们几乎连都不敢有怨言,和燕人成亲的卫民也被揪出来烧死了。

一时间,卫民们惊吓不已,人心惶惶,再不敢提与燕人半点有关联的事情。

与此同时,常子龙和赵思齐让底下的人学了二个月的水了,虽说一半人都学会了,也习惯了天天坐船,睡在床上,可是他们还是蹩脚水师。

甚至他自称自己是水师总兵时,他自己都难以为情了。

赵思齐更是拒绝和水师总督这个称号挂钩,因为他怎么都学不会水,实在是难当大任。

最后两兄弟又收到了容铮的催促,催促他们立即北下去北岛附近对附近的疍家进行滋扰。

常子龙和赵思齐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被陛下赶鸭子上架,常子龙还好,他起码会水,赵思齐是真的天生的旱鸭子,进水就抽筋。

常子龙又不能抗令,他只好带着三千人,开了二十艘帆船,船上学着北岛水师在船头船尾按了二门火炮,瞭望台更是架起了望远镜。

按理说他们的配置是各国最先进的,甚至比卫国水军还先进,望远镜经过工部的改良都能看到二千米外了。可他们一到北岛附近就被疍家渔船攻击了,他们万万没想到疍家渔船都有小门火炮,炸的他们的大船直冒烟。

常子龙命令手下开炮攻击,结果渔船走的飞快,还绕着他们的船跑,他们浪费了十发炮弹都只打中了三艘,而且这三艘渔船的炮手见情况不对就跳入水里潜游,保命了。

水下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然的保护壁,他们打不赢还能有机会逃跑。

但燕国那么大的船,十分显眼,藏不住又不能暗地偷袭,就只能停在大海边像个傻大个一样航行着,船上为一有用的大概就是补船的工匠。

这一战,常子龙这边没有死人,但是三艘大船不能航行了。

倒是疍家水军袭击他的十个人却在卫国出名了,说他们十人进攻三千燕军水军,还让燕军的大船瘫痪不能动。

而常子龙更是被疍家称为燕国傻大个总兵。

常子龙气得在夹板上隔岸骂人。

之后的三天,他都被小船骚扰,这一次二十艘大船有一半几乎被火炮炸的要失灵了。

常子龙意识到这些大船的金贵,炸一艘相当于一座矿山,而且他们的火炮是最新的连射大炮,现在在他手上变成了废炮。

难怪他会被骂成傻大个总兵。

常子龙虽然气,但下次看着疍家的渔船过来时,他就咬咬牙,将炮给卸下,省得再被炸坏了。

然后他命令舵手直接拿大船撞死这帮狗日的。

疍家渔船还以为他们又能得手回去被疍白虎奖赏,结果这一次,大船连大炮都没开,直接跟那个二愣子总兵一样撞过来,撞的渔船散架,疍家水军们虽然逃跑了,但面对航行那么快的大船,也有不少直接被大船撞到,当场就死在水里。

这一次疍家军终于碰到了铁钉,而常子龙也获得水上的新打法。

之后他就仗着自己船大,耐轰,看见疍家的大船小船就撞过去,说来卫国大船的规模只有四百吨,容纳量每艘五百人已经极限了。

还算是舆国的大船,在遇到燕国八百吨大船,一艘容纳至少一千人的规模,简直是大鱼吃小鱼。

卫国也是盛产钢的国度,疍家军的军船不少是用钢板作为船壁的,大炮打过来也能抗住,可面对比自己重一倍的大船撞过来。

这批疍家军慌了!!!

哪怕他们的船没有坏,但他们人一个个不是铁打的,不是被撞飞出海残了,就是被撞晕后掉进海里淹死。

这种拿金子砸人打法,让疍家军见识到了燕国水军的财大气粗,更见识到了燕国傻大个总兵的蛮横。

常子龙让人撞船后,他倒是第一次勉强取得了胜利,胜利并没有让他冲昏头脑,相反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水军再这个打法,完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他自己都开始唾弃自己的蛮劲了。

之后,常子龙想了个办法,他特地将望远镜架在枪上,让火器手躲在船上的沙袋后开一个□□击疍家军。

这个方式确实解决了疍家军第二波攻击。

但很快疍家军正规水军一出现,常子龙的水师顿时就受不了了,因为疍家军丢了他们本土的□□,然后上夹板杀人,引他们去海藻多的地方触礁了。

常子龙一天之内就被攻破了三艘船,再也没有办法修复的程度。

常子龙不得不带着剩下的水军后撤,这一次他没有滋扰到疍家军,倒是被疍家军打的屁滚尿流。为此常子龙还自责了好几天,赵思齐就在旁边开始收集疍家军的武器装备还有接触过的打法,他初步分析出了属于疍家军的一种海上游击打法。

使得常子龙开始对疍家军有所了解,之后,容铮再下来命他去滋扰疍家军。

常子龙这次去了后,比上去进步的很快,他知道如何对付□□,甚至还发明出一种反制疍家军的辣椒弹石灰弹,只要敢跑上夹板的疍家军,还有要来的疍家军,他们一律撒辣椒粉,石灰粉,不是辣的疍家军跳水,就是石灰跑进眼里遇到海水变得更糟糕了。

但凡掉下水的疍家军因为眼睛看不见瞎游,要么就是游的体力透支,空气不够从水底出来被打死。

而常子龙还发明了防熏眼镜,这是通过磨了望远镜那层银粉,找到透明玻璃给造出来的。

为此,兵部尚书葛秋和户部尚书郑钱,还有吏部尚书沈立林。

他们一个上报水军建立用的巨资,一个说常子龙在烧钱,一个在说常子龙在人事调动生疏,都说他不是一个良将。

容铮看着这三个老狐狸大有把常子龙调下来的趋势,就连常太公也不好意思为儿子那种烧钱的打法给说情了。

倒是容铮却特别宽容地给所有人讲解,她为何会让常子龙去接触水军,斥巨资打造他的水师。

那完全是因为常子龙在短短二年多训练好了新燕军,他在战场上从新手不断成长,虽说没有孟如军那么神,但他却已经是新燕军的新锐将军。

他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增长,容铮想孟如军也许是闪电战军事奇才,那常子龙完全就是后起之秀,全能的将才。

她就是要通过常子龙赵思齐一文一武,奠定燕国水军的优良基础,打造两栖战兵。就如同那些疍家军一样,只不过她的两栖战兵远比疍家军的增长空间的要高。

这也是她为什么要烧钱的原因!?因为她争取的是以后一百年的便利。

三位尚书总算若有所思地离开了。尤其是葛秋觉得自己真的是跟不上陛下的脚步了,现在让他都开始自我怀疑自己还有多少执政能力了。

不仅仅是葛秋,连沈立林和郑钱都觉得自己的眼界确实该提高了,否则就跟不上那帮年轻人了。

而三位老狐狸都聪明地知道赵思齐和常子龙日后会是年轻一辈最有前途的人,于是,他们分别派家族的族人去学习水师,该争取的领域他们也不能放过。

不仅仅是这三位老狐狸,底层不少士林圈子都感觉到一股倒退的危机感,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跟着陛下前进,因为一旦被陛下的时代抛下,他们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哪怕是为了子孙后代。

而这三年的大燕,文科生的数量逐渐在减少,大部分都往明科理科去了。

文科生为此十分欣喜自己的竞争力少了,但容铮的一个命令却让他们顿时有了危机感。

那就是文科生以后会提高门槛,并且文科生必须加大记载门类,除了农书要防类书,工程书,工艺书也得列入国库,载入史书。

当容铮命令文官们整理一下工艺书,工程书,她发现工艺书工程师没有超过十本,很多连制糖技术都不明,但有的记载了先进十年的数学计算式,却没有人拿出来广泛利用,而文官们还一度称为是失传还原回来的古艺,不能公诸于世。后人也因为缺失基础无法继承下来,于是就搁置了。

本来珠算就不是大众,又无法在朝廷出头被重视,所以被当成废弃的东西给搁置了。

她被这样怠慢科技的态度给气到了。因为这还是文官们的主流观。

她终于知道为什么燕国二十年前还有火器,二十年后反倒后退了。这种科技代差的原因原来出自于记载和保存。

而负责这些延续保存任务的便是这些文官。

古代科技代差就是因为保存不好失传的科技技术,不是没有诞生过,相反中原还是起源,其中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记载历史的人是文科生,文科生对农书保存完好,其他技术性的却未能够保存再加上古代世袭技术不外传垄断等原因,导致失传。科技流传断代,使得二十年前的技术在二十年后工艺倒退。

与此同时先进技术在二十年前有记载却无人传承。

这下子容铮终于知道为什么卫国能垄断钢铁行业,和能够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了。

或许是因为靠海,又加上大家族何必世袭,世袭的家族在技术传承方面又不分嫡系庶系,但凡是优秀的便能得到家族的重用,所以很大程度上,卫国的海防和钢铁都是通过这种只分能力学识来传承的。

所以卫国在海防越来越强大,甚至强大到海权小国比起燕国,他们更惧怕卫国。

容铮不敢想象再过一百年卫国迎来海权时代,卫国会多么强大,甚至卫国都看取代燕国一统九州园。一瞬间,容铮对内发现的忧患意识产生了危机感,她立即命令内阁炒掉现在在记录燕国的文官。

甚至连黎明都差点被炒掉了。

黎明一直是她的御用记录官,也是燕史官,他被容铮暗示如何跟上自己的脚步,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黎明硬着头皮跟她走了一段时间,终于摸清了陛下的意向,他开始有意为陛下培养一批新记录官,尤其是记载技术的记录官比例,他增加了七成,剩下的三成还是原来的岗位。

被淘汰的那些文官,容铮也没有浪费,她特地放出风声命他们赶快抓紧学习,才能重新回到自己身边。

被淘汰的文官急忙为了赶上陛下的脚步,他们开始连夜的学习又过起了寒窗苦读的那些日子...。

假太子替身小说的作者是琉璃仙草,本站提供假太子替身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假太子替身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第261章 征战九州园【六】 下一章:第263章 上天神玄文英圣德女皇
猜你喜欢: 假太监:从咸鱼到天下霸主 纨绔 总裁在上 大奉打更人 阴阳师 有匪 琅琊榜 攻他提前发疯了[重生] 红袍法师 最强升级 斗罗大陆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