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网

第265章 另一本盛燕史

上一章:第264章 她和她的孩子 下一章:第266章 皇位子嗣问题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凰皋五年时,恰好是盛燕一统天下的第三年,盛燕国上下现在处于一种新旧思想交替的碰撞下,这个时代比起五年前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盛燕主地,原燕国十八省府带出了不一样的思想,让当代女子在迂腐和新思想的交融下,处于一个不幸中也是大幸的时代。

五年来女子的地位也在这一年创新高。

现在觉醒的女子多数是十几岁左右的姑娘家,除了个别书香门第官宦家女子,其他女子也许还是比较传统,注视名节比性命还重要。

偶有发生□□掳掠之事,受害者都会跳水自尽的女子,要么是被家里人送到寺庙被嫁给残疾人,鳏夫以此了却残生等等。

等待她们的基本都是这个悲惨结局,然而自从纺纱车和制衣厂诞生后,女子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后,民间也出现了不一样的思想变化。

有了反抗独立自主的女性纷纷筹钱团结起来,自创了女工部。

女工部主要是收留那些悲惨命运的女性,女工部的诞生开始还被人所诟病,直到女工部在陛下自卫反击时,她们供应了上百万匹布被官府纪录在案。

因此当地官府的贡献也被军机阁发现,这件事几乎还没传到容铮耳朵里,以刘进和千秋拓为首的内阁大臣他们认为战争时刻,更需要鼓舞人心。

于是,他们主动联系手下的官员亲自对女工部进行巡访,先是确定了女工部的贡献,然后他们再得知女工部都是一些身世可怜的女子组成的。

刘进和千秋拓一度非常震惊,他们还听说女工部被民间抵制,甚至民间将女工部辱骂成□□窝。

甚至抹黑女工部是为当地官府卖、淫、的。

这让千秋拓不禁摇了摇头,刘进更是耐人寻味地笑着说,草民的愚昧,虽说他反对女子上位,但有贡献的女子和后院的女子总是还有区别了。

就好比他们男人,有仕途的男人和只会拿锄头耕田的男人的地位是不同的。

显然女工部的财力和贡献比寻常人要多,甚至她们有钱自然地位也和寻常人不同,再加上她们是草根出身,难免会遭人嫉妒。

尤其是现在还是战争时期,刘进虽然反对女子为官,但也不能让其他害群之马在燕国打仗的时候拖后腿。

于是,刘进建议对女工部进行封赏,只不过不能封赏太大,也不能让她们有机会进入底吏官场。

也就是小官都不能给她们做。

千秋拓说服不了刘进这个老顽固,他想这个节骨眼有封赏证明女工部,比没有封赏好,因为女工部一旦进入所有人的视线,那就是她们最大的机会。

再加上陛下号召全国义务教育三年的政策,他怎么都得推动这些人和义务教育搭钩。

千秋拓还是有私心的,那就是他想让大环境变得对女子好点,这样他的女儿也许就不用扛着伦理的压力,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只是千秋拓没想到,他在私底下小小地扶了女工部一把,却让女工部从此在民间遍地开花,得到绽放。

让更多女工分部影响着民间。

再加上女工部每天晚上积极读书,并且强制性读书,已经使得她们在凰皋五年后成为了比一般地方还好的知识分子。

女工部也因为识了字,结识的人多了,尤其是读书人,读书人虽说有不少迂腐的,但也有比较开阔的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认同女工部为大燕做的贡献,于是在一些读书人的支持下,还有官府发的锦旗下,很多女工部在当地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

百姓们看见女工部前头被读书人赞扬了,后头官府就来封赏他们,还评了女工部为民间先进部。

既然女工部能被官府承认,那就代表女工部从此也算是正儿八经的有钱部门了。

百姓们顿时对女工部的看法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对女工部的态度也积极起来。群众都是喜欢赶时髦的,所以无论女工部教什么,只要不犯七出就行了。所以大家都把女儿送进去,对传统父母来说不送去还好,一送进去,老古板糟糠的家庭就热闹起来了。

曾经什么七出七例别说遵守了,甚至被唾弃,哪怕糟糠家长要求退部,女工部转头拿合同跟对方说事,不识字的家长强行要带走人,甚至要带村里人砸女工部。

人家女工部转头告官府,由官府出面警告这些文盲兼法盲,这所谓的合同就是帮工合同,由陛下所制定,谁违反合同谁就要吃官司,赔钱。

听说要赔钱那糟糠家长就默默放弃了。他们敢质疑女工部,还能质疑陛下不成?

要不是陛下出这个雇佣合同,还成立了劳务司,那些被拖欠工钱的人还怎么讨回公道。

准确来说陛下定的这条法律是受益大众的,谁会质疑一直站在老百姓这边的陛下。糟糠家长再蛮横再拎不清,他们都知道自己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托谁的福。

于是,这些糟糠家庭放弃抵抗女工部后,加入女工部的女子就越来越多了。

她们都是年轻女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再加上人数越来越多,思想新潮改变了不少大众。

有些年纪大,传统的女人,哪怕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认为女人还是要守妇道,还骂咧咧反对这所谓的先进思想,可她们遇到家暴和问题时还是会向女工部求救的。所以久而久之,受了帮助的封建妇人们也逐渐被动地改变了。抗议声也少了。

她们家里的男人就慌了,以前无论他们怎么打骂妻子只能忍耐,哭都不敢哭,结果最近各家各户的婆娘不干了,不禁反抗,还离家出走。

开始他们不屑笑了,认为婆娘在外面没饭吃迟早会回来求着他们给口饭吃,也会为了孩子回来。

结果婆娘们不仅没有回来,而且还住在外面,吃的比家里好,偶尔还能给孩子带点好吃的。

男人们有些坐不住了,他们知道又是女工部干的好事,可现在人家女工部可是官府面前的红人,可是前丞相,现太傅所庇护的地方。

他们敢和官斗吗!开始他们不服气,觉得也不过是口吃的,瞧那些婆娘嘚瑟的,还不是他们家的人,都嫁进他们家了。还怕她们跑了不成?

然后朝廷打仗死了不少男儿,官府提前拉起警报线怕大燕的男人少了,所以官府开始报备当地女人的数量,越是年轻的越会被纪录在案。

男人们开始还不在意,直到有一户人家婆娘要和离,她家男人不干,直接休了她,让她变成弃妇。

开头那婆娘还要死要活说没名声了,结果后头官府联系她,战场上下来一批大燕的英雄,虽说伤了胳膊腿,残了,但他们都有陛下给与的保障,不仅是孩子能够免费读书,他们家每个月还能得到二十斤米的补贴,还有二十亩田地。

官府这么一拉线,促成了一段退休士兵的婚姻。

休掉婆娘的男人听说女人嫁了,他不干了,要闹事,结果转头就被人家新任丈夫给撂倒在地上,官府也过来将男人抓去坐牢了几天。

这还没完,大燕的局势真的是风云变幻,离异的女人越来越多,同时在沦陷的北方舆地和卫地开始不断找燕国女子通婚,要么是燕国男人通婚。

除了舆地女子比较传统,卫国的女子和少民女子就没有那么多约束,她们当中还有母系习俗,本以为娶了外国女人的男人可以舒舒服服过日子。

结果新娶的媳妇比自己还厉害,婆婆骂媳妇,媳妇能顶嘴十句,公公想打媳妇,媳妇比他力气还大。丈夫吓傻了,再不敢有找保姆的心思努力干活,公公婆婆也不敢不讲理欺负新媳妇了。尤其是一些有欺负新媳妇陋习的村庄更是被不少女人们拉入黑名单。

这个村庄的男人因为名声很少能娶到老婆,久而久之,不少年轻男子被迫无奈搬家了,搬家了才娶到媳妇。这让那些村的人一度认为原来的村子风水不好。

还有不少燕人遇到了习俗不同的女人,一瞬间冲击了自己的传统观。

当然燕国女人们见识到其他地方的女人不仅力气大,说话的嗓门大,她们还敢对蛮横无理的一些男□□打脚踢的。

这些传统的女人受到了三观上不少的冲击。

燕国新旧思想风潮就是这样开始的,那个时候大燕男儿在外面征战,要么就是去修路,所以很多地方都很少有年轻人在,等后来女工部被街道办,还有巡察卫武官军校吸纳,有武功的女子可以为当地治安官吏暂时代替男子办案。

结果女子的能力居然能完美顶替吏人,而且有的女子还不需要发俸禄,官府自然喜欢用这些人,当然官府也不敢得罪这些女子,因为这些女子都出自官宦家,鲜少是平民女子,或者富商女子,她们哪怕出身低,只要是从巡察卫出来的,她们就在巡察卫有档案备入。

如果她们受到侵犯,他们那顶官帽可遭不住被摘了。

前途和美色,他们还是分得清楚的。

开始不少衙门还不习惯用女人,到过后,大燕征战那么长一段时间,需要的物资越多,修路的男人越多,年轻女子代替岗位的身价自然就越高了。

衙门也不得不依靠这些年轻女子负责起当地治安,虽说偶尔还是因为体力失手,但官府允许年轻女子携带暗器攻击。于是辣椒水啊,石灰粉成为了她们有力反击的武器,不少小偷小摸吃了这些亏,哪怕是武功高手糊了眼睛,都得失去一半战斗力。

到之后,衙门女子的武器更是可以直接佩戴从战场淘汰下来的火器。

有了火器在,再狠的贼也不敢上门了。

而平民百姓们因为她们保护下来的治安,而刮目相看。再加上南海关夺命观音,大名鼎鼎的名气,让不少官吏女子心生向往,成为那样受人敬仰的女子。

现在舆国卫国二国归燕,各地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观念糅合在一起形成大杂烩。

为此燕国官员们还建议以燕国习俗为主流,让舆地和卫地入乡随俗,结果这些声音一度被容铮征收下来的舆官卯丁,卫官所反对。

现在已经是盛燕了,自然不能只按照燕国的规矩来,应该重新再制定一套所有人都能适应的规矩。

燕国官员则是认为卫国的女子太过于鲁莽,不符合燕国女人温柔贤惠的形象,希望卫国女子向燕国学习,尤其是卫国所谓的长女继承权,卫官则是认为燕官在若有若无地削弱他们卫人的传统,和影响力。

他们极力反对,而且长女有继承权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怎么到了燕儿反而不正常了?诸如此类矛盾不断引发。

有的人吵着吵着就开始说女子的不好,女子乃妖孽,女子乃祸水,得用后院镇住才行,用男儿的阳刚之气镇住时,不少人被这激进的言论蠢笑了。

容铮还没有开始表明态度,其他官员则是笑了起来。

“我泱泱盛燕,即便是女子也在统一九州园做出极大的贡献,大人要是看不见就去街上走一遭。”

“你我身上的衣服,甚至是国库三成份额都是你口中需要镇住的女子贡献的。”

“其他地方的女子本官不知道,但我大燕女子与我大燕男儿一样不俗,否则我们大燕怎么会一统九州园!”

“大家都是寒窗苦读,科举进官的士林人,无谓做出如此低劣的言论。”

刘进本也是反对女子为官的流派,但此刻他也被自己队伍有个官员荒诞的言论给惊住了,要是他开口支持这种智障发表,那他以后在陛下面前还有的混吗!当下他就当作没看见那官员求救,其他人也纷纷摇摇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但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明事理,以事论事,哪有人只一味拿女子身份说事,要是五年前也许还有人支持这番言论,可惜现在燕人普通百姓都义务性读了三年书,全民识字也提高。

自然民智也提高,他们这些官员就是不想被追上才在打仗期间拼命学习,现在发现读书是永无止境的,但凡读过书的人也不会如此不理智发表这种无益于社会和谐的言论。

而说这话的官员顿时不敢说话了,他还以为自己得罪的陛下,结果陛下什么都没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倒是周围的上官和下官暗地里看他眼神都不对了。

大燕这是怎么了啊!

卫官和舆官还在极力争取自己的民俗传统,认为盛燕几十个民族,就连少民都能保持自己文化和习俗,为何他们两个旧国遗民不可以?

两地的官员开始为此事吵了起来。

容铮则是道:“众卿们所言极是,舆地卫地到底是尔等新燕臣的家乡,能为家乡建设的尔等,皆得赞扬。”

“吾皇英明!”舆官和卫官纷纷眼睛一亮,看来盛燕陛下这是没有反对他们保留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意见。

只是燕官却在反对,实在让他们恼火。

燕官们大部分还是在建议舆地卫地,完全中原化,舆官和卫官认为强扭的瓜不甜,希望燕官不要咄咄逼人。

其实在容铮看来,他们完全不必争,因为他们各自的文化都是中原文化的一种,只要同国异俗便可,根本不会让新燕化停滞不前。

现在三国的官员们需要大量的磨合,所以他们能为了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吵起来。

容铮知道最终就是同国异俗包容万千的结果。她也没有阻止这些人争吵,也很负责地安排一些调和人员在里面发挥作用。

三国官员水土不服,相互争吵了大概一周,可能是吵累了,也让彼此自己的决心,所以燕官开始主动为舆官卫官争取民俗独立的文化。

这个时候开始轮到容铮折腾他们了。

容铮先是提出舆地生产和建设效率太低,意思是暗讽舆地重男轻女,宁愿男人纺织也不远女人抛头露面的糟糠思想太重。

舆官们听后纷纷尴尬起来,他们归燕都快二年了,秋收也有两次了,可是舆地的产量就是不如卫地那么好。

开始他们还以为卫地是海产丰富,陆地资源也好,毕竟铁矿受了陛下的重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结果,卫地光是农业方面就直接碾压了舆地,这让舆地的官员在朝廷上少了底气,没有之前那么硬气地反对卫官和燕官了。

卫官和燕官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联合起来,弹劾舆地部分自治不规范,为国库贡献极少,所以应该取消舆地跟卫地燕地共享权利的待遇。

这下子舆官顿时慌了,他们确实为了保护民俗而禁止了不少女子参与纺织,可如果因为不让女子参与生产就夺去他们的待遇,那岂不是因小失大了。

舆官们顿时纷纷站出来请求容铮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加大生产。

容铮没有特地提起舆地女子,她只是道:“朕尊重舆地的民俗,但也希望舆地能够学习卫地提高生产,毕竟卫地还少贵地两个省府,产量和贡献却是超过尔等的一半。”

此话一出,舆官们纷纷羞愧起来。卯丁身为军机阁大员,他也尴尬地不敢抬头了。

其实他已经看出燕人女子地位的升高,就是因为她们可以像男儿一样为国贡献,所以她们的地位自然会上升,这一切不是因为陛下特地定下什么政策强行提高女子的地位,而是燕国女子自己争气,用实力抗下来的地位。

这就相当于汗马功劳,燕国女子贡献国库的份列就是在证明她们以后在盛燕的地位会比现在还重要。卯丁就是看见这个趋势让自己所有的女儿去读书,读不好的,他都丢到巡察卫去了。起码还能捞个武吏的身份,这样值得了。

同时卯丁和不少各地官员也多亏了,女子地位升高,陛下在暗地开放一些官位让他们的家族多了一份上位的机会。

不用只靠自己家的败家子了,女儿厉害了选招赘,生下的孩子都还是他们家的血统。

因此女子为官的推动也没有像容铮想象的那么困难。

起码既得利益体是不会因为旧观念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只要利益是共同的,不需要她去推动女子平等的地位,这些人就会自动推起一股潮流。

毕竟女子的价值得到了表现,对个人对整体是有巨大的贡献的。同样利益也在加大。

而舆官们在被卫官燕官攻击后,他们的声调就小了,这时卫官的声调反而比燕官大了,因为卫官在上次秋收以占燕国七成贡献而自居,并且容铮看见卫地发挥了沿海便利后,她加大了对卫地的赞赏。

不少地方还有她亲笔签名赞美的地方,风土人情好的赞美,贡献织布之新乡的赞美,还要水师宝坻的赞美等等。

但凡是容铮的赞美,她的语言似乎就有股魔力一般,让民间对卫地趋之若鹜,一时之间卫地倒成为了新燕人们最向往的栖息地。

新江南府的美名也落在了卫地的头上,毕竟卫地确实有四季宜人的气候,名副其实,容铮出去的时候,还带过燕儿去那里摘过龙眼,划过龙舟。

可以说卫地的民众很会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相反舆地就差了很多了。

甚至舆地还被不少新燕人评为最穷最跟不上时代的地方。这让容铮多次出政策去扶持舆地,激励舆地都没有多少效果。

这在所有新燕人看来,天帝之女下凡的陛下她去扶持舆地,舆地都站不起来,那舆地还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了。

但凡是被陛下扶持过的地方,哪个不是成为了富庶乡府,就比如两林镇口城,十三地,哪个不是欣欣向荣,就舆地不争气。

然后舆地在两地的舆论下,甚至还被两地暗讽为舆人智商低,不配为新燕人。

为此舆地民众们天天抗议这种言论,可他们不少人去了卫地和燕地时,心里又不禁羡慕两地,觉得他们活的比自己更像人。

哪怕舆地民众生活比以前好了,可舆地燕地比他们过的更好。

于是在这种极度不平衡的心态下,舆地民众掀起了一波全面效仿燕人模式的行动,反正是好的都超过来,他们要发展,他们不能被燕地卫地看不起。

舆官们也急于改变自己在朝廷的地位,改变自己在陛下眼里的形象,所以他们纷纷支持舆地进行自发性地改革。

可能是舆地文盲率实在太高了,改革起来特别的困难,一个月推动下来,女工部和街道办刚创立,就有舆人过来闹事了,理由无不就是舆官教坏他们婆娘。

他们男人为什么不能织布。

后来,有个特地在燕地学习的舆官让男人们和女人们比赛织布,毫无疑问,男人们输了。

而且织布能够得到的利润是比种庄稼还多的,更别说最近一年陛下特地给他们去掉了一半的田税。可相当于与卫地和燕地,比他们多出一半的田税,但他们还是蒸蒸日上,赚钱赚到手软。

难不成真是他们舆人的智商有问题?

然而等从燕地出来的年轻舆官告诉他们,不是他们智商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向卫地那样有先天优势,因为卫地靠海,多数男人出去打渔,女人们就在家里织布,所以是男耕女织的典型代表,再加上卫人的传统是在家听女人的。所以织布车发下去,卫女们早就有经验了,她们不需要人带就能自成一体。

相反他们舆人女子,虽说也可以织布,但家里和家外都是他们男人说了算,缺乏柔力,女人们多数就变得没有主见了。

而他们刚好遇到需要女人们有自己主见的时代,所以舆地自然落后了。

至于罪魁祸首是谁,自然是他们舆地的男人们!不是自己擅长的,偏偏强行乱来,该让女人们履行的责任,他们也多管闲事去做了,导致自己地方的女人都巨婴化了无法自立。

舆地男人们开头还觉得没什么,现在听大人和读书人们纷纷这么说,他们才勉强听进去一句,那就是多双手多一份米粮。

他们舆地的女人也能担一半家。

之后的又一个月,舆地虽然还是没有多大变化,但街上女工部街道办到底开始行动了。舆官们邀请燕地的先进女性过来教导舆地女性,甚至卫地女人都参与进来了。

只是卫地女子有些彪悍,一上来就建议舆地女人们给自己家里不成器的男人一顿削。

是喜欢先兵后礼的类型。而燕人女子觉得这样有辱斯文,认为该讲道理。

于是舆地的女性们在卫女和燕女两种不同风格的教育下,出现了间歇性抽风民潮,让舆地家庭处于鸡飞狗跳的状态下,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容铮听说此事后,她表示高度重视,希望底下的人多给舆地一些时间适应,过犹不及,不要乱来。

可事态已经不受控制了,舆地的女子没有参与建设,反而开启了对家里男丁的指控和诉哭,让舆地一度成为女子凄惨的故事乡。

吓得燕地卫地两个地方的女子不敢嫁到舆地。

舆地的名气就变得更臭了。舆人们纷纷愁了起来,舆官也叹气他们舆人难道真的是不被老天庇护吗?他们舆地的陆地资源明明比卫地多,产量和贡献却不如小小的卫地。

连陛下都委婉提醒他们了。难道他们真的烂泥扶不上墙?

就在舆地集体陷入一阵诡异的风气后,舆地的纺织布量开始上升了,舆地但凡有女儿家,甚至是男丁都会积极参与农活。

该干活干活,该读书的读书,出去的舆女越来越多,现在不出去的人反而变成了异类。

这一次爆发式的增长让不少舆官松口气了,看来今年的秋收,舆地应该可以赶上卫地了。不再是只有五成比不上卫地的七成,甚至他们还要赶上燕地的贡献。

后几年的舆地确实做到了。

盛燕天京国越来越不愁吃喝,可能饿死的人都会成为人们稀奇的话题。因为最近几年没有天灾人祸,大家都要机会得到劳动机会劳动成果,只要动手总不会饿死,所以因为没有粮食饿死有可能是懒也有可能是家庭问题。

如果是犯案了,则是要被抓起来的,所以饿死反而成为了人们判定这户人家和生活的态度。

而卫地宋阔这位亡国国主,现在他被允许在卫宫养老,亲王的待遇,只不过他中风后就不举了,无法折腾了。

没了温柔乡,人又老了,宋阔开始怀念过去,然而一怀念过去他就满满的罪恶感,愧疚感,这是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再加上他身边时常有人故意念叨宋无命,海珠,还有小儿子宋鑫怨恨地质问他是不是他害死母亲的?

让宋阔终日无法安心入眠,精神压力又大,年纪大了,整个人就变得痴呆起来,还经常忘事,但有些事情是病情也无法磨灭的。

直到宋阔说出自己为了保命害死宋无命和发妻的事情,被记录官列为了卫史,而宋无命也再度出现在卫史里,他生平的贡献同样被开始正式列入卫史。同样为宋兆惋惜。

而舆地这边,鉴于拓跋庆逃跑失踪,舆地的记录官对他的形象进行了写实风的描写,那就是残暴独断多疑,虽有能力,但以欺民立名。

拓跋庆自从被暗阁抓走后,他基本已经和外界脱钩了。

拓跋庆也被废了武功囚禁在暗阁的地牢里,除了凌飞云和甲仁有空看看他嘲讽他,就没有其他人再进去了。

为此,千秋燕问过容铮为何不杀了拓跋庆?

容铮解释说,拓跋庆需要活着面对他做过的一切,死了真是太便宜他了。

因为协助过华贵妃的,除了开头就被放弃的郭俊师,其他人他们都死了,包括宋公公,这一切都是华贵妃的安排。

他们的下场早就注定了。

同样拓跋庆的下场也注定了。

容铮很清楚三国之间从来没有斩杀亡国之君的传统,所以,她也不会开启这个杀潮,这就是为了当个表率为后世多留条可以谨慎思考的路。

眼下拓跋庆失踪正好,如果他露面了,她反而还得礼待他这个亡国之君,到时候他指不定还会杀害多少无辜的人。

为了避免这样的精神病偏执狂再出去,暗阁的地牢才是他最好的疗养院。

当然宋阔之后的日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她会让他长命百岁,在晚年去反省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

他只配在愧疚下苟活,哪怕他没有丝毫愧疚,可以没心没肺地活下去,也会有人提醒他的所作所为。因为那是他留下的苦果,必须他亲自偿还。

陈一茂也回朝了,他继续担任巡察卫的长官为朝廷分忧。

想必,千秋拓也十分高兴学生的复还。

容铮想起这个老丈人最近没有什么声响,甚至连杨忠义都没有动静,她心里不由地有了几个答案。

她没有去拆穿,而是跟往常一样处理政务。晚上累了会和千秋燕唠嗑,然后在她的伺候下昏昏欲睡。

白天,她照常上朝,一副似乎没有对危机到来的紧张感。

只不过很快她的岳母就开始教她做人了。

容铮在晚上先是收到不同字迹的书信,里面写的是她父亲相关的事情。

包括她父亲失身给母亲时,还以为自己之前不是处男的蠢事也告诉了她。

容铮:..........

她虽然已经不是单身了,但还是闻到了一把狗粮的味道。

一个隔着二十五年前,父母秀恩爱的事件。之后是父母间折腾式的恋爱,身边人受苦的事情,十分温馨。

最后书信内容开始越发沉重起来,这一次信内讲述的是父亲如何开始警惕母亲,防止母亲知道太多的态度?

甚至父亲开始限制母亲插手前朝事务,让她归于后院的决定。

信内还评价他的大男子主义,还有他对妻子的谎言。没有亲手保护妻女的诞生,让有心人趁虚而入,甚至有多少势力在确认他的子嗣是男是女。

如果是男丁当场掐死,是女丁也必须是死一个,然后另一个则是先天孱弱,她们的命运已经被安排好了。

无论是先文帝先武帝还是太后,还有所有的皇室和朝中势力暗地支持的决定。

最后便是写她本不该出生,是有人改写了她的命运,让她取代了自己的姐姐成就大业。甚至里面还有一本不属于当今世界的书册,那是一本历史书,里面记载的盛燕史,但里面的盛燕史过程似乎和她所做的不同,不过结局是一样的。

最令容铮感到在意的是这本盛燕史记载的是女帝慕容筝登位,是慕容筝,她因自己女子身份而感到厌弃,因自己喜欢女子而感到自责,最后与一个没有指名道姓的男子洞房有了子嗣,让盛燕皇位后继有人。

容铮看的皱眉,然而下一页的历史事件开始盛传女帝子嗣并非亲生,百官反对第二任女皇上位,于是逼迫新女皇退位还位于慕容甫子嗣后代。

然后新女皇屠杀了半个朝廷的官员,稳住了皇位,但因为也因为性格暴戾,导致朝政不稳。但到底是熬了四十年的盛世,所以后世对新女皇的评价多数是因为她的血统不正。

再下一页,便是二十年前的预言,不同于九州园预言,而是慕容铮当今无嗣香火灯却常亮的预言,里面更是疑惑划分了,她到底是有后代还是没有后代的问题?而这一页无疑是华贵妃的疑惑。

容铮见过沈氏手札知道华贵妃的笔迹,而之前的那几页则是由别人代笔。

那个别人有可能就是岳母,莫向容。

假太子替身小说的作者是琉璃仙草,本站提供假太子替身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假太子替身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第264章 她和她的孩子 下一章:第266章 皇位子嗣问题
猜你喜欢: 假太监:从咸鱼到天下霸主 不熟 我独自升级 第三种爱情 弥天大雾 无敌剑域(剑宗) 炼气练了三千年 散落星河的记忆 高能来袭 武动乾坤 大神养成计划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