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网

第264章 她和她的孩子

上一章:第263章 上天神玄文英圣德女皇 下一章:第265章 另一本盛燕史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容铮为了核对自己和原著内的统一时间是否吻合,她特地将每次战役的时间表和牺牲人数给统计出来。

加起来是十一个月零五天,恰好符合她一年内统一大燕的时间。

为此,黎明看见她以图形画出表格时,还虚心学习了一把,容铮也抽空将一些可以统合数据的表格式教给了他。

黎明拿到了后,他转身就分给了自己的同僚,同僚在继续分发下去,没一会儿整个朝廷文官都开始用上了。

还有的官员为了账目更清晰,搬了过来加以修改给底层吏人用。

过了七天后,整个朝廷基本换上了新的归纳格式。

容铮看到的时候还有些诧异,诧异官员们的学习速度,没想到他们在四年来已经完全跟上自己的脚步了。

尤其是工部尚书袁汉还有杨树根,这两个人已经发明了沼气罐,可以供军中使用了。

相信再过不久就会量产分发下去让民众也用上。

不仅如此,她现在统一了三国纳入了各地小国,还需要对各地的官员重新进行整顿,先前她在北方舆地给舆民分了田,已经导致利益集团的不满。但由于那是舆地,这些官员并没有直接反对她。

现在,她要重新对整个舆地,甚至整个卫国进行势力上的切割,首先她将卫民和舆民划分为普通群体,和豪强群体,再之后打乱板块,将余留势力进行分散。

大家族分地三脉在不同地区,小家族集中起来直接放在大家族分布的地方,并且还在大地区成立舆卫六部,舆卫部的前途和命运几乎和皇室挂钩,听命于容铮的。后世更是直接称舆卫六部乃是盛燕后期的铁燕臣,其忠心为后世可见。

所有的大家族分散成六个部分,居住在各自的土地上,管理各自地区的治安和民生。

容铮很清楚自己拉起的这个舆卫六部从某种程度上团结,皇权垄断了对六部的绝对权力,皇权在这个时期也将达到历史的巅峰。

而巅峰过后,那便是后人的事情了。

她希望自己的皇朝能在今天给所有人带来安定,也希望后期皇朝能够为后世人起到引导作用。

无论后期怎么样,如果她的盛燕需要被推倒,那就由后人们来推倒吧!

容铮还让刘毅整合舆地卫地的司农,开创一部盛燕农书,命令工部协同记录官记载民间各地技艺,重新著作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等。

这一次容铮特地将工艺给加上去,并且成立了科部,科部是科吏,工科,物学的基础。

她特地设立这个部门就是为了壮大它,另外她还是单独成立了海军部。直接由巡察卫通过民间广纳英才,为海军部输送人才。

巡察卫学检一度也增加到了六个部门,官吏扩设增添了三百人。

本来燕臣们还担心官吏扩充太多会增添负担,但随着生产力还有工部带领下的工艺技术成熟下,让生产力提高了数十倍,从前需要半个月打造的一件东西现在只剩下三天了。

轨道路也是,之前还是人力推动,后来袁汉整出了一个车链子,铁轮,还有齿轮,再加上杨铁根做的沼气罐,利用气塞运动转动齿轮,在两者的推动下,做出了一个简单推动的引擎,并且这个引擎是千秋燕从海市获得的。

容铮看见袁汉和杨铁根做出了半水蒸气式的东西别提有多高兴,她每次想把完整的蒸汽机给画出来时,她的头就疼的要命。

这就跟李琴人设发生偏移的时候,她的头也疼了起来。

也许这是某种力量在警告她不要以身犯险,容铮没有那么愚蠢,她知道超前时代能给人带来多少便利,但技术是为人而准备的,当人无法去适应它,那它还不如晚点诞生。

容铮心里很清楚虽然现在的人看起来很配合她,可其实很多人是在硬着头皮追赶她,如果她再拉大距离,也许效果会适得其反。

她的目的是播下种子,让种子长出幼苗最后变成参天大树,而不是拔苗助长。

之后在雷云源源不断的贸易下,燕国的农作物增加了不少,同时土地栽种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容铮没有在燕国大搞清扫燕国势力的清扫,她在将开荒的土地分发给燕民后,发现燕民不够地分,她就主动将舆地和卫地给划一部分出来给他们。

这次的划分,她有意将燕人的比例填充到舆地和卫地,让燕人在卫民舆民的群体中总是占有人数优势的状态下,达到一个平衡。

为了新燕人的身份认同,她还特地强调文化认同,让朝廷的史官为整个舆史卫史单独摘出典范来做出一本历史教科书,并且称前三国为割据时代,而舆国和卫国也变成了旧割据政权。

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在她的宣传和各种领域的推动下,盛燕的认同,盛燕人的身份开始所有人心里扎根。

本来容铮就是时隔三百年又一个大一统的皇帝,她现在有绝对的权力决定任何人的命运。鉴于容铮不是开国皇帝,但她却是九州园大一统,盛燕创始皇,所以让后世在称她的谥号是燕高祖还是燕太宗时,一度成为了历史迷们始终讨论的地方。

但是她的贡献却奠定了后世燕华人的身份。

农作物的生产,织布量的纱锭也增加到八十八个,织布量越发创新高,民间女子也随着纺纱车,参与经济贡献而开始抛头露面。

虽说还是有古板保守的家庭认为女子不可抛头露面,但大多数为了生计还是让女儿出去读书出去做事,再加上民间的家庭里互相影响,那些没有让女儿出去寻工的人反而在别的家庭成为了穷家庭和富家庭的区分。

这在盛燕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判断,如果你的家境不怎么样,儿子又少,女儿多却还是没有摆脱饥饿,那就是你家没有响应政策让女儿出去务工赚钱,你家既然那么传统,那他们家女儿嫁进来岂不是要受苦?

于是这些家庭在新观念的包围下,逐渐也不得不改掉陋习,将女儿送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

而现在判断一个家庭是否门第好,还得看他的女儿有没有出去务工?或者读书了,现在在哪个衙门口做事?如果不用做工还读了书,十有八成就是殷实门第,哪怕不是很有钱,这样的家庭也非常有前途。

这种不用在外工作的家庭反而成为了盛燕民间的追捧。

也有官员不喜女子为官,开始伙同其他官员扭成一股势力反对女子入仕途读书,因为这和战时不一样,现在已经大一统了,所以不需要那么多后勤女官,尤其是地方女吏。

这样反而会使得男女大别模糊,造成更多官场上的贪腐,甚至还以女儿家名节来做文章。

容铮结合当下社会,她推出了一个女官的待遇和保障,那就是女官在遇到上官威胁,下官的骚扰可向巡察卫立案。女官的声誉将会是朝廷的声誉,同样其他官员的声誉也是朝廷的声誉。

这条规矩直接让那些还有诸多借口的官员闭上嘴巴,还有人不死心去拉拢别的官员一同进言,可不少官员家里的女儿都在陛下开放女官制度后受利了。虽说女性在生理优势处于弱势状态,但又不用她们上战场,所以一些不需要体力,可以调节人事后方的职位却特别需要女性。

开始还有很多男人不适应,等这三年战时的调控下,不少人逐渐认识到女子参与的重要性。

于是,既得利益者纷纷模棱两可起来,一边觉得反对的人说的对,一边又不松口一起向陛下反对女子为官。

更何况现在很多女子通通都挤在陛下新创的工艺科,科部去了。

那些文科大权的官员已经占据了位置,见自己的官帽没有威胁,他们也纷纷不愿意得罪陛下,倒是有三公大臣开始提起陛下子嗣问题了。

身为盛燕女皇陛下的容铮,怎么能没有子嗣?

三公大臣就开始了倚老卖老地希望陛下能够考虑一下子嗣,因为她现在已经快二十五了。

容铮每次听到子嗣一时,她都会把生产力生产线模式给搬出来,让官员们尽管教会舆地和卫地的百姓参与生产,为盛燕做出贡献。

而且她还给定下了盛世的标准,从前的盛世只要饿的人少,勉强温饱就算是盛世了。

这一天她将这个盛世的标准线提高了,提高到,百姓要达到吃的饱穿的暖一个月起码能吃上五次肉的才算是盛世。

这个标准顿时让三公大臣气坏了。

本来这是好事的,但三公大臣为何觉得生气,那是因为他们认为陛下在定一个不怎么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一个月能吃上五次肉的人家已经算是富人了。

陛下此举分明是在推脱子嗣一事,然而三公大臣们误会了。

容铮十分无语,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乱,她也不能每次都对大臣们那么强硬,搞得君臣关系不好,那是不利于朝廷运转的。

现在的三公大臣在她看眼已经算是难得开明的群体,只是他们没接触过更美好的社会,所以认为现在才是最好的。

于是,容铮将自己在战时给制定的计划全部重复了一遍,再加上去年的收成,归入国库的资金,才勉强让三公大臣松了口气。

同时三公大臣们感受到陛下还算敬让他们的态度,他们也收敛了许多,知道自己此时不能再得寸进尺了。否则那才是逾越了做臣子的本分。

之后子嗣的话题也不了了之了。

华太后,也就是太皇太后终于被接近宫里来了。此时的她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去争权,她也没有这个能力去争取了。

只不过,她想回到沈家,回自己家。

容铮允许了,并且希望沈立林能派人侍奉她到最后。沈立林将华太后最喜欢的侄孙送到她膝下去了。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沈立林就禀告容铮,说华太后在暗中培养侄孙送到她这里养。

容铮无奈了,她这祖母就不能消停一些。

抛去华太后对自己制造的麻烦,容铮也不得不承认华太后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她知道自己不会与别人拥有子嗣,所以就一定会在慕家里选优秀的后代来抚育。

而华太后领养的那名侄孙刚好是慕家和沈家的后代。

容铮不禁摇了摇头,她是有想过在两家找一个优秀的子嗣,但从来没有只在一家里找。

容铮还盯上了慕容祁,结果这小子迟迟不想成亲,后院有个姑娘给他生了女儿,她上个月才给孩子赐了个封号叫永宁君主,之后,慕容祁就宣布不再立嗣。还提前跟她打招呼以后他死了,穆亲王的爵号就收回去吧。

容铮知道他有了心结,也是处于为了保护女儿,保护家人才这么做的。因为朝廷里还有不少的豺狼虎豹盯着他这位先皇爱子的身份,时时刻刻都觉得他的子嗣会继承她的大统。

她也确实想过,可惜这九弟的决心让她不得不另选他人。

容铮面对这么多事务当中,最关心的还是水利渠道灌溉,修路这些大项目。

她让底下的官员去调查两林地区,还有镇口城附近,十三城八地,河间府,南镜,南海关,甚至南北中心府等地路修的怎么样了?

现在她已经不用担心大部分人温饱问题,因为分配已经解决了,官宦豪强的利益也被她暂时监控圈禁在某个范围。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十分反感垄断,所以她暗地里培养暗阁成员跳动各个势力,让他们为了利益自己主动打破垄断,这样豪强们无法团结,她的统治会更顺利,百姓们也因此能过上好日子。起码不用再返回那种岁大瑾,人相食的年代,哪怕饥荒也不会吃人的时代。

因为现在生产力比之前提高了数十倍,虽然还没有现代那么高的效率,但对盛燕这三十八个省府,一亿五千人口来说已经足够自产自销了。

还有盈余卖给国外交换更多的资源。

容铮还将司农部每年研发的优良稻谷一亩一亩地试验,如果新稻谷产量比之前的高,很快这些新稻谷就能代替旧稻谷了。

稻谷的优良种植问题是永远需要进步的。

容铮引进的那批白皮猪经过三年的培育,现在白皮猪已经进入每家每户去了,容铮也开放了私有制,允许农家商家自行养殖,只需要负责交税给当地官府就可以了。

当然还有少渠人口问题。

当容铮以为少民的数量不会超过一百万人时,舆地和卫地的少民都聚集在少渠时,已经达到了二百万人高峰时,容铮终于意识到少民可能引发的潜在危机。如果少民的人口比例多过燕民,再加上少民还抱有原始习俗,不如燕民那般开花,很有可能会互相影响蛮夷化。

会成为她教育史上的一个差生。

于是,她主动划分少渠分布势力,将大量的辽民迁移进少民地区,让五百万辽民影响少民。

辽民刚破了国不久,不少部落贵族想重返巅峰,建立新辽国,这个决定被容铮拒绝了。

容铮还利用辽民信仰破裂时,将燕民加进去调和重建他们的信仰,无论最后怎么样,辽民吸收了中原文化本身就就是中原的一份子,由他们来直接教化少民是最合适不过了。

毕竟少民刚刚翻身,几乎没文化认知的大部分人,他们开始认为很多事情是需要武力解决的,这个时候他们只要碰到比自己强的辽民,就知道什么事情不是都能以硬碰硬能解决的。

她甚至还让燕来王慕容甫的女儿来当辽区的郡主,自此辽国就变成了慕容甫女儿的管辖的领地。

李琴为此也是发愁了,她还是希望女儿能无忧无虑地生活,而不是跟她一样做个操心的命。

慕容甫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盛燕国皇室除了堂姐这么厉害的皇帝,也应该出一个很厉害的郡主才行。

反正现在女子都能进朝为官了,他的女儿为什么不可以?

盛燕开年第二年,燕国完成了两林到江淮地区的轨道车,促进了两林受江淮文化影响,一度开通了南方文坛上的辉煌。

与此同时,两林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比盛燕各地高。两林地区也摆脱了野蛮子的身份,加入了读书的大家庭。虽说后世两林地区还是那么闹腾,但多数人的观念还是以自己为盛燕先民自称的。

镇口城打通了河间府的垄断通道,成为了北方又一个食品仓,现在镇口城虽说不生产粮食,但镇口城产糖和种植中药等等,成为了中端的领军人。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养老城。

凡是告老还乡的,有身份有钱的都喜欢在这里定居,因为镇口城附近有个桃花县,桃花县附近有六个大县分别生产不同生活用品。

甚至十三城八地也成为了有名的子弟乡,新燕军的老家。

其中最大改变的就是南海关了,从前燕国只掌管了一半,现在舆国卫国的地方都属于燕国了,属于南海关从十八个国路口变成了三十六海东南各国的海口,光是收过路费就足够军费了。

更别说南海关还是夺命观音的诞生地,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南海关都会聚集一帮崇拜观音的年轻人拜祭那个长生碑。

南海关内陆也打造了一个海城,成为了和内地中转站,负责全国各地的运输通道。

现在容铮成立的海军部,以常子龙和赵思齐为文武元帅,再持续添加了三万水军,现在水军各个地方都有。

疍家兵海家兵不少草根军官得到容铮的重视,有机会帮忙参与建设燕国海军,因此海家和疍家的垄断被这些草根军官给打破了,海家与疍家也一度呈现衰落的迹象。

现在水军成立后,帆船工厂也在大燕十个省府木材多的地方开始建造,从前容铮都是招修路工来解决交通还有民生问题,现在她制定的造船计划也解决了这十个省府的民生。只要这些百姓造船有工作,基本生计是没问题的。

再加上帆船造好后运输到各个运河,大海,帆船从海外贸易得到盈利再反哺底层民众,和陆地修路几乎差不多了。

很快再过半个月,研究了一年多的铁轮船也诞世了。

原本很多人认为铁船会沉,所以不如木船好,结果铁轮船的诞生打破了所有人的认知。

铁轮船不仅能浮在海上,还能载更多人,而且遇到海盗都不用火炮,直接都给海盗撞散了就胜利了。

铁轮船诞生还是用的半水蒸气,半人力控制。

每次容铮看见铁轮船就很想将图画下来送到工部,但头疼告诉她,她应该让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去解决,自己去创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从骨子里去热爱去钻研工业技术。

容铮坐了一圈轮船回来后,她不断叹气,千秋燕见她郁闷的样子,她特地提醒她:“你的三年小计划,五年计划,十年大计划已经实现了第一步,接下来应该是往五年标准去发展吧。”

“你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燕国,八千万百姓的明主,而是盛燕一亿多人口的神玄女皇。”

容铮只好放弃纠结,她点点头道:“燕儿,除此之外,你还得等我做完其他事情,才能和你一起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二十年前的事情。

千秋燕不知道她有没有做好准备,但这是她们要共同面对的一天,无论最后结果会变成什么样,她都相信容铮。

正如当初她第一次见她那样,她就知道这个人有足够的实力无惧于风雨。

之后两人从铁轮船下来一起去其他地方游玩。

与此同时民间各处已经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公塾,学院读书声郎朗,街道上因为交通方便涌来不同地方的人,生意也非常好,每个努力的百姓都拿到了自己劳动辛苦得来的收获。

现在已经没有官差和街头混混索要保护费,虽说人多了,治安事件也比以前多了不少,但官差们每个人都十分负责抓到人,没抓到也不会允许这种事的发生。

街道上的女子多了起来,路上走路偶尔遇到几个咸猪手也会得到保护,甚至有女衙役主动缉拿这些不规矩的人。

街道办有民事时,只要找女衙役妇女街办,很多都能得到处理,百姓们都为此赞不绝口,对女性的保护和尊重也日渐上升。

读书人们也没有从前那般迂腐,新旧思想交替下的时代,哪怕偶尔会遇到一些针对性的政治事件,但总算是相安无事地渡过了。

各地协调治安,上面督察,中间打通渠道,让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百姓们也对朝廷产生了信任。

而万国使者来到盛燕还有过相关调查,调查盛燕以来的二年,盛燕创收多少?

盛燕创收粮食接近千万吨,土豆更是万吨,土豆和红薯更是从之前的燕人的主食变成了副主食,现在穷一点的地方可能拿土豆做主食。

基本上都已经处于温饱了。

而盛燕去年的新生儿数量都有十万人,面对这个亿人级别的超级大国,海外各国争相写书写自己在盛燕经历的盛世,哪怕才二年就已经发展到世界上国度都望尘莫及的地步。

盛燕在这个时候国力更是世界第一。

盛燕的时代也还在持续。

燕国自从仗打完后,北岛水师基本已经回到自己的位置。

马奇汕更是找到了杨忠义和千秋拓,两人看见了几十年不见的朋友马奇汕,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复杂。

杨忠义更是感伤起来,感伤自己没能阻止江王。

否则,江王也不会死。

还有杨忠义到现在都想不通,江王为何篡位,想着宫变取代陛下?

难道他已经忘记自己的兄长了吗?

不仅仅是杨忠义纠结,千秋拓在当时更是在现场,他叹气道:“我曾经想都是沈汝兰那个女人的错,后来我发现先文帝在江王身上留有遗诏,我才知道,江王不过是在等候时机。若是容王殿下活着,他也许不会拿出来,但容王殿下不在了,他也就没有顾虑了。”

“哪怕殿下生前一直提醒他,不是自己的东西别要。”

马奇汕也道:“当初听见殿下如此告诫王爷,我还有所疑惑,如今看来,怕是殿下早就能够预知到王爷的野心。”

杨忠义眼睛倒是一红:“这么多年了,王爷也死了,现在只剩下我们几个了,文献他也不打算回京了,此次见面后,我们以后还能再见几次?”

“忠义你还是老样子。”马奇汕叹气道:“实不相瞒,当初我知道陛下是女子时曾经有过犹豫,犹豫我是否要跟随她。”

“最后我想起殿下曾经跟我说过,虎父无犬女这一句话,我也就开悟了。”

话到此处,千秋拓摸了下自己的胡子说:“殿下不会早就知道他的女儿会继位吧?”

此话一出,三人都沉默了,他们对容王殿下那种预先知道的本事早已经有所了解,只不过容王殿下十分狡猾,他都是借事说事,从不主动坦白。所以他们常常会在开头迷惑,等以后真发现这些事情,他们才知道真相如何的。

现在时过境迁了,容王殿下也已经走了二十五年,留下他们这群老友各安天命。好在他们运气好,遇上了明主还有能够报效燕国的机会。

三人沉默了一阵子。

千秋拓突然道:“众位,你们应该知道我的女儿乃是当今皇后。”

“我希望身为长辈的你们能够支持她。”

“这也是我唯一的请求。”

杨忠义和马奇讪道:“我们曾经答应过王爷,无论你提出什么要求都要尽力协助你们。”

他们很清楚二十年前的预言既然能预言陛下可以一统九州,那其他预言也应该是真的。

比如起死回生,无嗣与有嗣的问题。

他们始终弄不懂陛下到底有没有子嗣这个模棱两可的预言让所有人都感到迷惑。正如殿下曾经若有若无地告诉他们真相一样。

现在老朋友这么求助他们,他们自然会答应。

得到两位老朋友的答应,千秋拓的担忧仍旧没有减少,相反他还有一种不详的感觉。

这种感觉,他暂时解释不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三人在谈及以前的事情,虽然伤感,但大家还是比较有理智的,因为接下来陛下马上要正式接收其他两国的钥匙了。

这是容王殿下提起过的地方,也是他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然而就在他们打算协助容铮的时候,三人各自往家回时,杨忠义突然受到儿子杨志勇从马上摔下来的消息。

他着急地回府去了,并且这一回,他就困在杨府无法出来了。

同时马奇汕在半路上也被绑了,直接被送回了北岛,甚至还有人冒充他的亲笔信递给容铮,通知她,他先回北岛了。

而千秋拓则是回去后,身体一直不舒服,最后直接倒下由二夫人照顾着,三人还没行动就被分开,无法再对接下来的事情插手。

因为事情发生的太快,快的他们几乎来不及做出反应。

容铮隐约察觉到三位长辈的异样,但她没有问,因为不用猜她就知道莫向容行动了。

属于她动手的时机到了。

为此,她一直等着。

晚上,她睡前特地拿出了一本海国志,放在床头前。

千秋燕注意到了,她也把剑放在了床头上,人钻进被窝时,她顺势躺进了容铮的怀里。

容铮便在她头顶轻声道:“你有没有发现有人在监视我们?”

“暗阁的人不会坐视不理的。”千秋燕让她放心,因为接下来她就要出马铲除这些非法之徒。

容铮却道:“你不要擅作主张,你应该了解岳母。”

“正是因为了解,所以才不能坐以待毙。”千秋燕深知母亲的调虎离山计,但她如果不去处理任凭被监视那才是对容铮的侵犯,这也是她无法容忍的禁区。

容铮没有阻止她了。

等醒来的时候千秋燕已经出去过,昨晚她去驱赶外面监视的人时发现并没有人影,而且暗阁的高手也没有发现人影。

这让千秋燕十分奇怪。于是将这个异象告诉了容铮。

容铮再三追问这世上应该没有比她更厉害的人

千秋燕开始很自信回答,但随着容铮问到次数越多。她也开始自我怀疑起来了。

因为这已经超脱她的认知了。

千秋燕便忍不住道:“其实我一直觉得母亲不会老,并非是因为她修炼了什么功法而是她可能一直保持着原样。”

容铮眼睛一动,她道:“你怀疑她从来就没有随着岁月变过”

千秋燕不确定道:“父亲说变了,但我心里一直有个感觉,感觉母亲在剩下我后,她一直行踪不定,除了我生日出现过几次,其他时间她都在常青园。”

容铮也不懂了。先不说这是基因问题,一个人伸出大自然怎么可能二十年如一日,毫无变化这都是违反常理……

等等违反常理!

容铮内心突然有个猜想,她觉得几乎不可能,所以也就没有说出来。

千秋燕倒是一筹莫展地想着自己和母亲接触的情景。

她说:“母亲总是什么都知道,无论我做什么,想什么她都知道,所以哪怕她没有经常跟我在一起,我也没有觉得寂寞。”

“因为母亲她很关心我。”

千秋燕越说,容铮便越发心疼她。

为了缓解她的心情,她便转移话题说起了未来:“假如我们未来有个孩子,你说我们该怎么教育她”

因为她无父无母不知道身为母亲该如何跟孩子相处,又如何教育她

因为她没有经验。但燕儿不同……她自小有父母教导,应该比她有经验。

千秋燕便顺势问道:“你想要一个可以弥补自己遗憾的孩子还是让她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哪怕那个人生在你看来一塌糊涂。”

此话一出,反倒让容铮陷入沉思了。

她想如果燕儿作为孩子的母亲的话,那个孩子的童年应该会很幸福,而不是像她一样是作为继承人而被培养的...孩子。

相反燕儿的话还一度让她警醒自己,自己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要一个属于她们的孩子?有了孩子,她会怎么教育?

或许真的和燕儿担忧的那样,她会以自己从小被教育的方式去要求自己的孩子。

而她的遗憾便是希望有生之年见到他们,之后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优秀。

容铮突然被孩子的教育问题给难住了。

这一切也许还要深思熟虑一番。

千秋燕见她直愣愣地盯着自己,想了半天,她就明确告诉她:“你如果能反思多一会,以后孩子会多一份童真。”

容铮无奈道:“我看起来像那么严格的人吗?”

“不是像,你根本就是。”千秋燕蹙眉道:“以至于让我开始担心那孩子的个性会不会像你,不过像我也未必好,我还是希望她更像她自己。”

“但你我强势的性格,让我非常没自信。那个孩子会像普通孩子一样乖顺些。”

容铮:.......

假太子替身小说的作者是琉璃仙草,本站提供假太子替身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假太子替身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第263章 上天神玄文英圣德女皇 下一章:第265章 另一本盛燕史
猜你喜欢: 假太监:从咸鱼到天下霸主 裙下臣 武炼巅峰 逆天仙尊2 重生农门小福妻 混沌剑神 大宋小吏 顶级气运,悄悄修炼千年 乾坤剑神 一剑霜寒 我真没养龙啊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