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网

附录二 塞外斜阳党项定难军的默默存在

上一章:附录一 拥抱朝阳契丹的兴起 下一章:附录三 云之南五代南诏大理国的沧桑变迁

要是被.浏.览.器.自.动.转.码.阅.读.了,会有.很.多.广.告和问.题,可退出.转.码.继续在本站阅读,www.douluoxy.com,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

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的中国西北,出现过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最强盛时,占据过今天的甘肃、宁夏大部和内蒙西部地区,有过发达的文明。这个政权曾经先是和北宋、辽对峙,后来又和南宋、金对峙,直到公元 1227年被蒙古人所灭,所有的文明被毁于一旦,神秘的消失在历史苍茫天空中。这个政权的建立者名叫元昊,他的政权叫做西夏。

提及元昊,我们不算陌生,这位爷曾经把貌似强大的北宋折磨的不成体统,北宋年间著名的好水川战役就是元昊指挥的。宋朝在西夏建立之前,一直被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压着。突然间又冒出个西夏,屡败宋朝,实际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夏是党项人所建,党项人是汉朝西羌人的别部,也称党项羌。党项出现的时间大致在南北朝的后期,活动区域在青海和四川交界一带,那个时期的党项还没有进入阶级社会。党项“东接临洮、西平,西拒叶护,南北数千里,处山谷间。”《旧唐书.党项传》记载:“每姓别自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

因为党项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地地区,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五月草生,八月霜降。”所以党项人多养牛马驴羊,基本上不从事农业生产。党项部风俗尚武,没有法律,赋役更是无从谈起。党项的婚嫁风俗比较特别,他们也可以娶庶母,甚至伯母、叔母、嫂子弟妹都可以娶,但唯独不可以娶同姓之女。老人死去,按规矩是不能哭的,不过如果是小孩子夭折了,则悲号发丧。

党项各部中,比较强大的部落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拔氏八部,而以拓拔部最为强大,后来建立西夏的元昊就出自拓拔氏。而提到拓拔部,我们会立刻联想到南北朝是建立强大鲜卑魏的拓跋部,这个党项拓拔部和鲜卑拓跋部是否有关系呢?

北宋宝元二年(公元 1039年),也就是元昊建立西夏的第二年,元昊上表给宋仁宗添堵,大肆吹嘘自己,开篇就说:“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后魏就是北魏,因为那时民族迁移比较频繁,南北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融合时期,所以党项的拓拔氏很有可能就是鲜卑拓跋氏的后人,融入党项的。

元昊的姓氏一直比较混乱,有时称为李元昊,有时称为赵元昊,李姓是唐朝皇帝赐的,赵氏是宋朝皇帝赐的,其实元昊真实的姓是拓拔氏。唐朝贞观年间,因为吐蕃的强大而受到威胁的党项东迁归顺唐朝,而拓拔部首领拓拔赤辞不想做唐朝的奴仆,强硬不从。被廓州刺史久且洛生轻骑袭败。唐太宗李世民遗使劝拓拔赤辞归顺,拓拔赤辞无处可去,只好来降。

唐太宗李世民赐姓为李,并在松州(今四川松藩)设立都督府,辖下三十二州,多为辟远之地,以拓拔赤辞为西戎州都督,拓拔部这才有了安身之地。不过到了唐玄宗时,吐蕃势力东扩,党项拓拔部根本不是吐蕃的对手,便请内迁。唐开元九年(公元 721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置静边州,安置党项人,以拓拔赤辞孙守寂为右监门都督,并封西平公。唐广德二年(公元 764年),唐代宗李豫复徙静边州以及夏州等六府党项于银州(今陕西榆林南)附近。

不久,唐代宗李豫以左羽林大将军拓拔乞梅居庆州,号为东山党项部,拓拔朝光居银州、夏州,号为平夏党项部。因为唐朝累世强盛,根本没有拓拔部崛起的机会,直到唐朝末年,居住在银夏的党项拓拔部才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时期,为后来元昊建立西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奠定西夏基业的这位先生,就是元昊的八世祖拓拔思忠的哥哥拓拔思恭。

因为拓拔思恭史无专传,所以对他的生平介绍不甚详尽,拓拔思恭不知哪年生人,是夏州刺史拓拔乾晖的孙子。拓拔思恭出身党项最强大的平夏部,生在豪门家的孩子在创业的过程中就是比穷人家的孩子有优势,个人能力并不以外在生存环境为衡量标准,但起点不同,所以只要具有相当的能力,成就大事就容易些,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

由于党项游牧民族的特性,所以族人多善骑射,拓拔思恭也学了一手好武艺。有了吃饭的家伙,就得有地方使,也该着拓拔思恭要发财,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最适合他这种人发展的时代。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威大减,关以东,不复奉王命,自专生杀。

统治阶级最拿手的就是骑着老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享尽荣华。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各地起义如云,地方藩镇也各怀鬼胎。唐懿宗李漼是个标准的庸才昏君,满朝貂帽多竖牧小人,朝政腐败透顶,百姓苦无生路,终于在咸通末年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王仙芝、黄巢农民大起义,严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唐朝对周边各族的军事威慑不复存在,做为异族,党项人在唐朝统治下过的并不如意。虽然唐朝的民族政策比较宽容,但毕竟低首下心的做人家仆奴,换谁也不甘心。拓拔思恭见天下形势混乱,唐朝已经无药可救,也想趁乱摸上一把,摸条鱼算他好运气,摸只虾也不错,实在摸不着,还有基本工资,反正是饿不着他的。

唐咸通末年,拓拔思恭纠合族众,窜至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境内),盘踞城池,自称刺史。宥州是汉族和其他民族杂居的地方,属于唐朝的边疆州,中央政府对这里的管理比较松散。加上唐朝要对付各地的起义,根本无暇管什么拓拔思恭,他倒落了几年自在。当然拓拔思恭也没闲着,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做点更大的买卖。

唐广明元年(公元 880年)十二月,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李儇仓皇逃向成都。僖宗路过凤翔时,以凤翔节度使郑畋

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书檄天下,起兵勤王,并许“凡蕃、汉将士赴难有功者,并听以墨敕除官。”各路军阀个个油滑的很,一本万利的生意谁不做?纷纷举勤王大旗,云集关中,剿灭黄巢,以图发家致富。拓拔思恭得到消息,自然也火燎屁股,坐不住了。这样好的机会百年不遇,不能错过。

唐中和元年(公元 881年)三月,拓拔思恭也打着了勤王的大旗,搜罗了胡夏兵马数万,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与鄜延节度使李孝昌会盟,约共讨贼。唐僖宗见突然冒出来一个忠臣,自然大喜,正逢此时原夏绥银节度使诸葛爽被黄巢大将朱温给说降了,唐僖宗便封拓拔思恭为左武卫将军,并权夏绥银节度事。拓拔思恭先把空头支票塞进腰包,然后进军长安,想会会黄巢。可惜初战不利,折了一阵。

联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输了一场球还不是末日临头,拓拔思恭联进屯武功。联合唐军唐弘夫、王重荣、王处存等部虎窥长安城。为了避开唐军锋芒,黄巢决定先撤出长安,唐军一哄而入,在城中大肆摽劫,结果被反攻回来的黄巢军杀败。拓拔思恭倒没受到多大损失,和李孝昌退屯东渭桥,准备再攻长安。黄巢方面出马拒党项军的是我们的老朋友朱温和尚让。

八月,唐僖宗下诏,正式任命拓拔思恭为夏绥节度使,辖夏州、绥州(今陕西绥德)、银州、宥州、静州(),实力暴涨。拓拔思恭成了具有相当实力的一方诸侯,象征意义非常重大。不过拓拔思恭还是没能从朱三那里捞到什么好处,九月,两军大战于东渭桥,朱温是黄巢头号王牌,怕你甚么拓拔思恭?连踢带踹,把联军给打趴下了,弟弟拓拔思忠也死在阵上,后来的元昊就是拓拔思忠的直系子孙。

拓拔思恭见奈何不了朱温,也顾不得什么勤王,唐僖宗惹出来的事,让他自己想办法吧,率军溜到夏州赴任去了。唐朝对拓拔思恭不薄,他却临场做了好汉,史家称:“《春秋》私逃书"奔"。奔者,匹夫之行。思恭兵败,不奉王命,擅回本道,书以贬之。”

拓拔思恭人品倒还不算差,还没忘记唐朝的大恩,在夏州募兵,然后上表成都,请再讨贼。唐僖宗饥不择食,只要有人卖身,他统统都要。十二月,诏赐夏州号为定难军,这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夏绥的定难军名称的由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拓拔思恭于中和二年(公元 882年)正月,再引雄兵南下,屯渭桥,受宰相王铎节制。拓拔思恭这回长志气了,亲率八千锐卒与黄巢军数战,取得了几场小胜。唐僖宗一高兴,封拓拔思恭为权京兆尹事。长安还在黄巢手中呢,拓拔思恭想做长安市长,还要先问黄巢答应不答应。

直到中和三年(公元 883年)四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兵攻入长安,黄巢东下河南地,拓拔思恭跟着李克用混进了长安。虽然首功是李克用,拓拔思恭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唐僖宗当然不会忘记这位忠臣,七月,封拓拔思恭夏国公,并赐李姓。元昊把国号定为大夏,就源于这时。在封建社会中,能被皇帝赐国姓,那是无上的荣耀。朱温再牛,还只是被唐僖宗改名朱全忠,混的还不如这位李思恭呢,呵呵。

李思恭觉得自己非常的了不起,还想在皇帝面前出出彩,光启元年(公元 885年)九月,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不满大太监田令孜想夺他的盐池,起兵造反。田令孜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管你王重荣王轻荣,调邠宁节度使朱玫和李思恭合军进讨王重荣。可惜王重荣有点本事,在沙苑狠踹了李思恭一脚,几被全歼,李思恭逃回到夏州找后悔药吃去了:“田太监的话也听,我真是没事找抽型的。”唐朝的破事,他再也不想管了,有了夏州根据地,够他用的了。

一年以后,朱玫强立襄王李煴为帝,唐僖宗好歹也是天下共主,哪轮着你李煴来抢他的饭碗,下诏让李思恭出兵讨逆。李思恭这会学乖了,冤大头还是不做的好,率兵逗留在绥州,伸长了脖子瞧热闹。不久,朱玫兵败,李煴被杀,李思恭免费看了场年终大片,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家过日子。

在江湖中行走,最要紧的就是要懂得江湖规矩,什么话当说得,什么事当做得,都是大有讲究的。勤王的旗号可以打,口号也可以喊,但不符合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做傻事。各扫自家门前雪,莫敢他人瓦上霜,唐朝衰落,那是他们的事情,和李思恭有什么关系?乱世,说白了,就是一场没有东道的盛宴,有本事的吃大鱼大肉,没本事的,连劈带切给做成了馅,被强者做菜下酒。这就是世道,不服不行。

李思恭惭惭懂得了这个道理,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人谁其不为利益而活?李思恭掂脚伸脖子看看周边哪里有自己发财的去处。这时保大军(原鄜坊军)节度使东方逵得病去职,保大军块头不比定难军小,如果能吃下这块肥肉多好。事不宜迟,抢先下手。

唐文德元年(公元 888年),李思恭遣兄弟行军司马李思孝率精锐袭取保大军,攻入鄜州。李思恭让兄弟自称留后,然后上表请封。唐昭宗李晔刚刚继位,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事情都弄的一团糟,哪里还能管得了这伙强人?便授李思孝为保大军节度使。李思恭的地盘比原来大了近一倍,心情大好,人的欲望从来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

大顺元年(890年)六月,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朝廷合不来,加上朱温出钱喂饱了宰相张浚,请朝廷发兵讨伐李克用。昭宗架不住朱温的朋友挑唆,只好诏令各道围剿河东,李思恭、李思孝率兵跟着张浚去河东寻宝。可惜张浚是个饭桶,在河东被李克用好一顿胖揍,官军大败。李思恭根本就上前线,远远在后边瞧热闹。见李克用不是个软柿子,何必得罪河东,难说以后用不着人家,便和凤翔、静难等军渡黄河西归。

李思恭终于开窍了,乱世中生存法则的头一条就是保存实力,即使得不到好处,也不能损失实力,日后还要靠着这支军队发家致富呢。不过李思恭也没几年好活了,乾宁二年(公元 895年),李思恭卒。因李思恭的儿子李仁佑早死,孙子李彝昌年尚幼,所以众人推举李思恭弟李思谏为定难军节度使,不过到长安讨了个正式任命诏书,名正言顺好办事。

一年后,保大军节度使李思孝正式退休,诏命其弟李思敬代替任职。没多久,唐昭宗又把李思敬弄到了武宁军任节度使,保大军后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所夺。后来朱温来凤翔向李茂贞讨还昭宗皇帝,西川王建耍了李茂贞一道,打着救援的旗号夺去了李茂贞的山南诸州,而以洋州降王建的正是武定军节度使李思敬(拓拔思恭)。

在唐末的军阀混战中,长安周边的各位大佬没几个老实的,都把唐朝当成了唐僧,今天你吃一口,明天我割一块,只有定难军因为实力较弱,所以基本上没有对唐朝起什么坏心思,昭宗对定难军非常满意,“朝廷宠锡优异”。不过李思谏却没有把唐朝当回事,不过是个盖公章的,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不碍大局。

唐天祐三年(公元 906年)九月,静难军节度使李继徽北上攻定难军,李思谏吓的不轻,忙向汴梁的朱温求救。其实李思谏的这次兵祸完全是朱温能捣鼓出来的,李继徽本来已经投降了朱温,没想到朱温淫棍本色不改,玩弄了被朱温扣做人质的李妻。李继徽平白被朱温扣上了一顶大号绿帽子,恼火异常,便倒向李茂贞。李茂贞在当时也算是西方响当当的一大诸侯,虽然东受制于朱温,南受制于王建,但北方的定难军相对来说比较好下口,李茂贞遣李继徽率诸路大军合攻夏州。

朱温接到李思谏的鸡毛信,自然要去救,李茂贞真要做大了,对自己是个严重的威胁,留下夏州可以做为自己的战略侧翼。汴梁方面出马的是匡国军节度使刘知俊,刘知俊是朱温手下名将,对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李继徽不是问题。两军战于美原(今陕西富县美原镇),凤翔方面的五万大军几被汴军全歼。李思谏明显感觉到了唐朝命不久矣,看形势发展,朱温灭唐就在目前,不如和朱温交个朋友。有朱温在,李茂贞便不敢对自己如何,从此定难军全面倒向中原政权。

史家对李思谏倒向朱温非常不满,直指此举是李氏变节之始,并再论:“顾当鄜、宁犯顺,岐、汴劫迁,方镇争衡,中原板荡,独不闻夏州一骑渡河,其保境息民,循分效顺为何如耶!思谏嗣职,庸庸自保。视椒兰之弑而不知援,见汴梁之篡而不之讨。略公义,重私恩,以视思恭殆有愧焉!”其实这是典型的书生意气,纸上谈兵。且不说朱温此时还是唐朝的官员,李思谏拜了朱温码头在名义并没有背叛唐朝。河东李氏后来虽然打起唐朝的旗号,但他们这个所谓唐朝和真正的唐朝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李克用在唐朝时没少干对不起唐朝的事情。要说变节,当初李渊又为什么要背叛杨隋?如果这样一代代往上扯,那就没完没了。

定难军身处河东、梁朝、凤翔三大强藩之中,如果要生存下来,就必须找一个强大的依靠。为了所谓虚名的忠诚而把九族身家都押上来,是绝对不划算的买卖。在名和利之间必须选择一个,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利,文天祥那样的纯粹人格,并非人人拥有。

李思谏投靠了朱温,朱温也确实没薄待夏州,朱温即位后,加李思谏检校太尉,并封侍中。当然这些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李思谏得到了朱温军事上的保证,拓拔一族的性命有了保障,没有什么比这还重要。

梁开平二年(公元 908年)底,李思谏卒于任,死前留下遗嘱,立侄孙李彝昌为节度使。李思谏的位子是大哥李思恭给的,现在再把位子还给大哥的后人,也算了却一桩心愿。不过李彝昌命太短,仅仅当了不到三个月,就被作乱的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给杀掉了,实在没有什么作为。高宗益想自立为定难军主,可夏州人根本不认他这一号,拓拔家的在夏州经营近三十年,根基深厚。一月后,夏人杀高宗益及其同党,迎立李彝昌的族子蕃部指挥使李仁福为主。朱温管不到夏州如何,只要拜在他的门下,照例封赏,授李仁福为定难军节度使。

李仁福继续奉行归藩梁朝的外交战略,有了梁朝的战略后方,夏州就有能力在凤翔和河东的夹缝中生存下来。不过李茂贞早就看上了夏州,在南边失去的,他要从北边补回来。梁开平四年(公元 910年)七月,梁朝大将刘知俊叛降李茂贞。李茂贞地盘早不似前些年那么大,被朱温和王建吞了不少,实在没有地方安顿刘知俊,便让刘知俊引兵会同河东军周德威部五万人,合击夏州。

朱温听说李存勖要拿夏州开刀,哪能答应?速遣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等提兵往救夏州。此时李仁福已经苦守了一个多月,力渐不支,眼见得要坏事。梁军抄了晋岐联军的后路,从后面杀了过来,晋岐军大败而去。河东的李存勖虽然号称英勇无敌,但以他的能力,并不能把朱温怎么样,朱温好歹也是个军事家,至少能和李存勖打个平手,更不用提什么不上档次的李茂贞了。

李仁福被朱家的救过后,便死心踏地的跟着朱家,朱友贞即位后,封李仁福陇西郡王、加中书令,这一年是乾化三年(公元 913年)。清人吴广成曾做一问:“高季昌乾化二年封渤海郡王,比李仁福受封早一年,后世史家顾以高氏备十国中,而独弃李氏不与,何也?”

要按地盘来说,李茂贞、刘守光都比荆南有资格进入十国,只为他们存在的时间过于短促,其中以李茂贞最为可惜。荆南之所以以手掌之地列入十国,主要还拜荆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赐,而且存在时间较长。定难军时间也不短,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西夏。不过要把夏州列入十国,在技术上有些麻烦。截止于什么时期?五代十国结束于公元 979年,此时定难军依然活的挺滋润,如果把西夏建国的那一年(公元 1038年)做为定难军结束的时期,那么这个“十国之一”是不是太长了点?如果定难军算入十国,那么北宋是不是也要并入五代,成为六代了,呵呵。

李仁福虽然跟着朱家的混,但也不过是利用朱友贞为他挡风摭雨罢了,有用则呼之而来,无用则捽之而去。梁龙德三年(公元 923年)十月,河东军攻入汴梁,朱友贞自杀,梁朝灭亡。李仁福知道到了改换门庭的时候了,遣使向后唐称臣,虽然李存勖和李仁福曾经有些过节,但时过境迁,也犯不着把李仁福逼上绝路,封李仁福为朔方王,算是正式收下了夏州。

李仁福刚跟着李存勖混江湖没多久,李存勖就“崩”了,被乱兵杀死,李嗣源入京继位。李仁福照抄老文章,谁得势谁就是他的主子,乱世军阀想活下来就必须这样,能屈能伸,此之谓大丈夫是也。不过李仁福还是觉得李嗣源不如李存勖,所以想从李嗣源身上拔毛,出兵攻延州(今陕西延州)。李嗣源是什么人?哪容你对天朝皇帝不敬?唐军教训了李仁福一顿,一直追到贺兰山才回去。洛阳一直有种说法,认为李仁福和契丹勾勾搭搭,有侵河朔入关中之意,李嗣源密切关注夏州形势。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 933年)二月,李仁福卒,儿子李彝超袭位。李嗣源一肚子的气没地方撒,便拿李彝超开刀,你们不是想要延州吗?那就去延州享福吧,迁李彝超为延州刺史,以延州节度使安从进为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不呆不傻,当然不肯合作:“我祖宗传下来的家业,凭什么给你?”上表糊弄李嗣源: “臣岂敢不奉诏?只是夏州军民生拉硬扯的不让臣去延州,臣也没办法,陛下换人去延州吧。”

李嗣源行走江湖多年,没来由信你这个小把戏:“拉倒吧你,你当朕是傻子?!”诏命安从进领兵攻夏州。李彝超在城上招呼安从进:“夏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穷嗖嗖的,朝廷何苦欺我?就算朝廷赢了我们,江湖上也不传朝廷英雄。”话说的可怜,可李彝超也不是好惹的主儿,纠合党项骑兵万余人抄掠唐军粮道,唐军没饭吃了,李嗣源只好让官军撤回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这等便宜事?李彝超出城送了安从进一程,连踢带踹给送回去了,还捞了不少军资。

不过李彝超到底还有些自知之明,自己的那些家底实在不足陪李嗣源玩几天的,开始装孙子,向后唐请罪,李嗣源无奈何,只好释之不问,仍为定难军节度使。

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年)二月,李彝超卒,弟弟李彝殷领定难军政事。李彝殷接受哥哥的教训,对中原政权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慢怠。石敬瑭建立晋朝后,加李彝殷同平章事,也就是以宰相身份领节度事,当然这只是虚名,先哄住再说。

李彝殷是党项拓拔家族割据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位时间比较长,仅被他“克”死的中原皇帝就有八个,还不包括耶律德光。李彝殷在刚袭位时平定了兄弟绥州刺史李彝敏的叛乱,之后就没有多大动静,老老实实做中原皇帝的藩镇,少不了自己的大鱼大肉。

晋开运三年(公元 946年)底,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入汴梁,俘晋帝石重贵北上。李彝殷又拜倒在耶律德光的脚下,这没什么丢人的,有吃有喝才是最重要的。不久耶律德光就栽在了中原,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皇帝。李彝殷没二话,又跟了姓刘的混。

李彝殷滑头的很,他看到中原政权如走马灯般的换,象石敬瑭、石重贵这等货色都能做大国皇帝,心下也多瞧中原不起,干脆做起生意来。凡是中原政权的藩镇有不服朝廷的,李彝殷便和他们勾结在一起,出兵相助,但条件是得给他金银。后汉护国节度使李守贞造反的时候,李彝殷就从李守贞那捞到了不少肥肉,吃的满嘴流油。

中原政权内乱不断,实在没有功夫去管李彝殷,只要不造反,随便他怎么折腾。没过几年,中原政权又改姓郭了,郭威称帝,建号大周。随后河东节度使刘崇又在太原称帝,周汉互为仇雌,攻杀不断。李彝殷现在还不好断定周汉谁能打得过谁,不好下赌注,干脆骑墙观战。李彝殷暗中表附刘崇,又和周朝保持关系,两面讨好,好不得意。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盘踞在府州(今陕西府谷)的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归附周朝,世宗在府州置永安军,给了折家的一个名份。这个折德扆名气甚小,但他有一个极负盛名的女儿--金刀令公杨业之妻、大宋名将杨六郎之母,江湖人号佘太君佘赛花的便是。因折姓过于稀罕,时间一长,折姓便被称为佘姓。不过府州和周朝之间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定难军,李彝殷见折德庡受了宠,醋意大发,发兵断路,不许双方通使。

消息传到汴梁,周朝大臣多不以为然,认为府州小镇,得非我利,失非我患,相比之下,夏州战略地位重要,多请柴荣厚抚李彝殷。柴荣却不这样看:“府州尽忠于我,奉朝廷以拒河东顽逆贼,怎么能抛下他们不管?李彝殷自以为能,夏州除了产牛马,还有什么?只要朕断了他们的茶货,看他们吃什么?!”

柴荣眼光就是不凡,府州虽小,但悬处河东北方,是中原重要的战略侧翼,折德庡比李彝殷忠诚多了。柴荣下诏严责李彝殷,李彝殷这回知道害怕了,得罪了柴荣,可不是好玩的,便向汴梁谢罪。

五代到了周朝时,统一的苗头开始显现,各方藩镇心中都明白,尤其是象李彝殷这样的小军阀,没事千万不要招惹柴荣,李璟如何,不照样被柴荣给收拾了?李彝殷真是学乖了,对中原政权事之如父,不敢再惹事生非。

数年后,大周朝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兵变,从柴荣幼子柴宗训手中“禅”走了江山,建立大宋朝。李彝殷也听说过赵匡胤的本事,自己的本钱实在太少,和袖珍的荆南政权差不多大,根本没能力和中原对抗,又改投在赵匡胤的门下混日子。因为自己的名字犯了赵匡胤父赵守殷的名讳,便改名李彝兴。赵匡胤没亏薄他,封西平王,加太尉衔。

宋乾德五年(967年),李彝殷病死,子李光睿袭位,后来赵光义即位,为避圣讳,改光为克。

李克睿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曾祖父,李克睿死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 978 年),子李继筠嗣。李继筠之后是李继捧,李继捧之后是李继迁,著名的滑头将军,时而降宋,时而叛宋,宋朝拿李继迁没多少办法。李继迁曾经受赐宋朝国姓,改名赵保吉,前后改了两回。李继迁死于宋景德元年(公元 1004年),继任的是赵德明,赵德明就是元昊的父亲。这一年的五月,元昊出生,母卫慕氏。

宋明道元年(公元 1032年)十月,赵德明死,长子元昊袭位。

宋宝元元年(公元 1038年)十月,夏王元昊在银川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西夏国从此走上历史的大舞台,上演了一出出鲜活的历史大剧,直到西夏宝义二年(公元 1227年)为蒙古所灭。

五代十国风云录小说的作者是姜狼豺尽,本站提供五代十国风云录全文免费阅读且无弹窗,如果您觉得五代十国风云录这本书不错的话,请在手机收藏最新网址:www.douluoxy.com
上一章:附录一 拥抱朝阳契丹的兴起 下一章:附录三 云之南五代南诏大理国的沧桑变迁
猜你喜欢: 万界独尊 重生后又被富二代缠上了 我身上有条龙 圣武星辰 不谈恋爱就去死 惊!说好的选秀综艺竟然 纵横诸天的武者 九鼎记 炼气练了三千年 一剑霜寒

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